第299章 (1)[第2頁/共4頁]
沈若依娓娓道來:“海船出了長江口向北,日本是最首要的停靠點,那邊盛產白銀……”
跟著海上貿易的昌隆,貿易商品的種類也越來越多。波斯販子從東非、東南亞運來寶石、珊瑚、瑪瑙、香料、藥品及動植物,互換中國的絲、瓷、紙、大黃等物品。唐朝南詔通過交通線同緬甸交換的貨色有氈罽、繒帛、**、琉璃罌、虎魄、光珠、瑟瑟、海貝等。新羅與唐朝之間的貿易很昌隆,從中國運往朝鮮的有各種金屬工藝品、絲織品、初級袍服、茶和冊本,由朝鮮使節贈送唐朝的有金、銀、人蔘、毛皮等。唐朝和日本之間的貿易,主如果輸出絲綢、瓷器、銅鐵,輸入白銀。
“甚麼天皇?”沈若依不解的說道。
劉鼎明白過來,如有所思的點點頭,自言自語的說道:“難怪。”
中國與東亞、東南亞及南亞的來往早已有之,至唐朝期間仍然來往不斷,且有加強的趨勢。唐朝時,新羅販子來唐貿易的很多,從山東半島的登州、牟平、文登,到江淮一帶的揚州、楚州,都有他們的萍蹤;日本前後數十次次調派唐使來中國,最多時人數超越五百人,“名義上是朝貢,本色上是以貢品調換中國犒賞的絲綢為首要目標”,兩國的貿易來往已開端利用貨幣,足見其來往之甚。與此同時,同東南亞及南亞諸國的貿易,也因波斯灣航路的取道而昌隆。
究竟上,有唐一代,日本和天朝貿易中,最首要的貨色就是白銀。當時的日本,的確愚笨掉隊,乃至還冇有構成一個同一的國度,天朝對於日本的熟諳,也處於渾沌狀況。白銀是他們獨一拿得脫手的東西,也是天朝獨一能夠接管的東西,每次日本遣唐使踏上天朝的地盤,照顧的最多的就是白銀。
唐順宗期間,當朝宰相、地理學家賈耽在他的《廣州通海夷道》中,詳細記錄了中國海船從廣州,穿過馬六甲海峽至印度南部,又沿印度南部西岸北上,再本地岸線西行至波斯灣,最後到達大食都城巴格達的航程。他還記錄了從波斯灣沿阿拉伯半島通向東非海岸,以三蘭(今坦桑尼亞都城達累斯薩拉姆)為起點的另一條東非航路。這些疇前人寫的《酉陽雜俎》和杜環《經行記》中也可窺一斑。
沈若依持續說道:“實在啊,傳言都是假的,日本航路固然利潤豐富,但是如果機會不對,說不定也會虧蝕的。日本時不時都會發作戰亂,如果泊岸的時候剛好碰到戰亂,那就費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