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 太平軍四鎮[第1頁/共4頁]
在回廣州的路上,周士相已經想好如何整軍裁軍,他意將承平軍設立為四鎮,從各部中遴選精兵編入第1、第二鎮,殘剩編為第三鎮,餘下則為第四鎮。
此次改編大抵亦同香山成軍時製,不過旅帥、師帥改成旅校、鎮將。營官稱營尉,衛官稱衛尉。每隊設隊副2名,為小旗銜,此中一報酬安軍小使;每衛設副衛尉2名,為試百戶銜,此中一報酬安軍中使;每營設副營尉2名,為百戶銜。此中一報酬安軍大使;每旅設副校2名,為千戶銜,此中一報酬安軍使;鎮將下設副將2名。批示同知銜,安軍使由鎮將親領。
軍帥府設軍、民兩部,軍部由趙四海賣力,民部由宋襄公賣力,同時宋襄公亦兼廣東佈政使,當然,這個任命冇有獲得永曆朝廷的背書,乃是周士相自行所為。按製,他冇法自行任命官員,況一省佈政使。再者,欽州有總督衙門,高州又有四府巡撫,不管如何排,也輪不到周士相把控廣東佈政使司衙門。
軍官餉銀伍正2兩一月,年24兩,隊正以上者順次提百分之二十。作戰有功者,不管官兵可另獲犒賞,或銀,或糧,或物,或地盤。
第1、第二鎮是此後和清軍作戰的首要力量,第3、第四鎮則是穩定火線,如此鎮將人選天然有所辨彆。炮鎮為進犯力量,戰時伴同第一鎮、第二鎮活動。周士相擬今後炮兵範圍擴大後,即在每鎮軍下設炮旅,以加強步軍鎮的火力進犯。
鑒於承平軍識字率太低,短時候又不成能構造全軍來一次“掃盲”活動,是以在邵九公等人的建議下,周士相於原靖南將軍府建兵備講習所,各鎮伍長以上軍官要輪批分批入堂講授,學製三月,主學由他仿宿世軍隊操典改編而成的《承平軍步軍操典》,該操典隻觸及開端軍隊整訓、練習、燈號鼓事等。
鎮將暫擬劃一總兵官,旅校劃一參將,營尉劃一遊擊。衛尉劃一千總。隊正劃一把總。正式任命待報請永曆朝廷火線能落實,周士相眼下隻能以本身廣州總兵官名義權知任事。
老卒善戰者,稱銳兵;新入軍者,稱選兵;又有在鄉待選者(保安隊),稱備兵。承平軍製,以銳兵、選兵為正兵,其額出缺者,以備兵補之。備兵入營,則為選兵。
廣州城中的漢軍家眷被分紅三批安設,一批撥入前盜窟,一批撥入仁厚鄉,一批安設在番禺。這些漢軍家眷在本地安設後,由本地劃撥地盤供他們耕作,同承平軍老營一樣,也是彆離設村管治。承平軍隻供應他們初期餬口所需和耕具、種子,統統需自食其力,待其男人在軍中退役滿三年後纔可享用承平軍家眷的報酬。
周士相於廣州平南王府建立軍帥府,設親兵,選全軍身高1米七以上銳兵充當,選800,製鐵甲,號鐵人衛。鐵人衛批示由瞎子李擔負,職同參將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