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珍藏[第1頁/共3頁]
詩、書、畫相得益彰。雖未署年款,但從題詩內容能夠看出,此圖是他在考場案受打擊回姑蘇後所作,是唐伯虎看破塵事,不再尋求功名,今後幽居林下的寫照。
把這幾幅畫卷放在一旁,然後在木桌上,起首放開了一副《吹簫圖》。
唐伯虎緩緩的收起這幅《桐陰清夢圖》後,然後又翻開一副《李端端圖》。
故有人稱此畫為《李端端落籍圖》,依托著唐伯虎對汗青名妓的顧恤和傾慕之情。
“嗬嗬,樂賢弟拗讚了,這幅畫是愚兄暮年所畫,倒是讓賢弟見笑了。”唐伯虎固然嘴上謙善,但是這幅畫乃是他暮年對勁之作,曾有人出高價采辦,都冇有捨得賣,一向視為收藏。
背景是山川大屏風,上方題詩:“善和坊裡李端端,信是能行白牡丹。誰信揚州金滿市,胭脂價到屬窮酸。”
“譽之,則車馬繼來;毀之,則杯盤失錯”。
桃花河邊,坐在石凳上垂釣的兩人,稱兄道弟有說有笑的聊著,倒是把本來在春秋上的隔閡消減了很多。
圖上畫著五小我,居中坐著一戴文生巾、留八字須的墨客,其臉部神情和倚坐姿,無不顯現儒雅的氣度微風采。
唐伯虎捲起畫卷,看了看屋內的沈九娘,撫了撫髯毛,沉聲了半晌,彷彿在回想甚麼,然後輕聲笑道:“嗬嗬,這當年畫中的唐朝墨客崔涯和名妓李端端,恰是現在的愚兄和九娘。”
“唐兄公然是風雅之人,畫中儘顯風騷之意,讓小弟非常佩服。”
曾嘲笑李端端“傍晚不語不知行,鼻似煙窗耳似鐺。獨把象牙梳插鬢,崑崙山上月初生。”李端端見詩後“憂心如病”,就向崔涯膜拜,“伏望哀之”!
崔涯靜氣安坐,凝神聆聽,內心佩服之情溢於端倪間,手按捲紙正擬寫或已作的新詩。
有戲之:“李家娘子,纔出墨池,便登雪嶺。何期一日,吵嘴不均?”
“唐兄妙手丹青,公然名不虛傳,隻是小弟還想賞識下唐兄的藏畫,不知可否?”樂文收起唐伯虎給他畫的畫像,然後有些等候的問道。
此圖用水墨白描伎倆,畫梧桐一株,桐蔭如蓋,桐蔭坡石處一人抬頭閉目,坐於交椅之上,神情活潑天然。構圖簡練,用筆洗練,氣勢蕭灑,韻致清逸,是唐寅白描人物畫佳作。
左邊黑書桌兩邊的是仆人的婢女,一著紅色套裙,一著紅色衫裙,色采光鮮,有層次感。
仕女形象活潑,身形外型美好,此圖寫仕女撫玉簫吹奏,外型精確,筆力老練,侍女神態斑斕愁悶,吹不儘無窮憂愁。
因而“大賈居豪,競臻其戶”。
崔涯與張祜齊名,為人豪俠,善於宮詞,每題詩於娼肆,必傳誦於街頭巷尾;
隻見此《桐陰清夢圖》最頂端,題著一首七絕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