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四章 適材適所[第2頁/共4頁]
習得文技藝,賣予帝皇家,文人入仕,武者參軍,不過都為奔個好出息,朝廷選官既是重視申明,凡是有長進心的士子天然極其珍惜名譽,亦極其正視所謂的“名流品鑒”。
旁的親王更有好壞是非,其評鑒且是不提,單說對趙王劉彭祖的評鑒,袁盎真是半點冇客氣,且是半句好話冇有。
天子劉徹之以是連番遣趙王劉彭祖出使外邦,也恰是看重了他夠奸滑,夠不要臉,卻又能將很多無恥之事說得冠冕堂皇,半點不損及天家顏麵乃至朝廷名譽,實在是可貴的大本領。
這兩貨雖有大才,名譽也極高,但皆是不太合群的脾氣,這倒也是天子劉徹樂見的。
兩成至五成的紅利雖是很多,但經商利潤不是這般簡樸計算的。
要曉得,這些蠻夷之邦可不似大漢般,在大農府設有平準司,時候調控市道供需,適時脫手衡平物價,更冇有打擊囤貨居奇和投機倒把的酷刑峻法。
要求各國減免漢商應交納的商稅隻是最根基的,保障漢販子身財產安然更是無庸置疑,很多商貿代表乃至抱著幸運心機,要求成為某些小國的所謂“王商”,換了後代的話說,這些小國不但要向他們停止當局采購,更要準允他們藉助該國王室的名頭和官府攙扶,對其臣民販售貨色。
抱持此等心態,很多商貿代表們都是試著在互市條陳中提出此事來,成則大喜,不成也就算了。
擺出“為你好”的架式,讓你多吃米麪少吃肉,你不但不心生怨懟,反是戴德戴德,此人特麼很多牛掰!
貌似真是有些不太公允,然少府和皇室實業向來秉承“不與民爭利”的原則,常常隻主掌前期投入頗巨的大財產,比方築城鋪路,冶鍛造船,這些買賣若交由旁的商家,他們也是承接不了的,頂多參與投標分包,抱著少府和皇室實業的大粗腿,構成與之相乾的從屬財產乃至財產鏈。
官商分離,此乃天子陛下對峙的選官原則,比方當今的大農令東郭鹹陽與嶺南太守孔僅,其出身的齊地東郭氏和南陽孔氏皆將本家儘數遷入長安,統統的族業皆儘數交由分支打理,本家隻收取呼應份例的紅利,任何觸及族業運營之事都須避嫌袖手,凡是有以機謀私的懷疑,禦史大夫就要請東郭鹹陽和孔僅去喝茶了。
劉彭祖倒也不負眾望,去歲冬月末到達大夏都城藍市城後,僅用了兩月不足,不但將采取巴克特裡亞王國為大漢藩屬之事措置安妥,更讓中亞及印度希臘諸國的君主皆心甘甘心的簽訂了諸多互市條陳。
尤是掌外邦事件的大行府,在措置對外邦交時,身材和手腕皆要軟硬兼備,乃至要應用些上不得檯麵的陰私手腕,睜眼說瞎話更是必不成少的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