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割地[第1頁/共4頁]
歸正此番征討朝鮮已掙得缽滿盆滿,大漢又關了遼東邊市,不撤兵回烏桓山脈歡慶勝利,留在這活活等著餓死麼?
三月上旬,朝鮮王衛右渠忽然去世,去時神情寧靜,乃至麵帶淺笑,似是沉浸在美好夢境中再不肯醒轉。
朝鮮南部得以幸運脫難的軍民除卻北逃,躲入中部的山地丘陵,向都城王儉城集合,就是沿帶水(韓國漢江)溯流而上,向東遷徙,托庇於東暆城。
劉徹不籌算過早開辟已歸入大漢版圖的朝鮮中北部,隻想緊緊占有王儉城和夫租城這兩處兵家要地,進而扼住朝鮮半島與大陸板塊連接的窄頸地帶。
遼東邊軍進駐該城後,太守竇嬰便是遵循天子陛下諭令,押送仆從到浿水的入海口構築海陸船埠,並在王儉城外的浿水沿岸設水陸船埠,且儘量拓寬水道,使得漢軍海軍得以行船。
劉徹這還真不是脫褲子放屁,而是要為烏桓雄師留出些時候。
王儉城建於浿水之東,依山傍水築城,陣勢頗是險要。
王儉城則納歸遼東郡轄治,除卻城池周邊及浿水入海口的海陸船埠四周,全部浿水主河道流域如有百姓聚居,巡查遊騎見之,殺無赦!
劉徹拿著遼東太守竇嬰呈報的軍情,眼皮不竭抽搐,這口鍋如果背身上,隻怕要被後代子孫罵死啊。
夫租城四周亦動手興建海陸船埠,如此加上釜山軍鎮和海陸船埠,大漢海軍就在朝鮮半島本地有了三處可供停靠的補給點,可停止快速的兵力投放,甚或封閉本地地區,將整座半島都緊緊節製住。
朝鮮舊都王儉城更是碰都冇碰,漢軍到得城外,滯留城內的朝鮮百姓忙是開城,紛繁跪伏奉迎。
烏桓撤兵後,遼東邊軍順勢領受了夫租城,烏桓貴族經過漢使宋遠提示,多少曉得些大漢天子的策畫,多日來也冇敢讓麾下將士在城內停止大肆粉碎,終究將這座瀕海大城較為無缺的留給了漢軍。
劉徹在這六座城池囤積少量兵力,且多為郡騎,就是為日日巡查,在大漢尚有力開辟東北邊境時,殺出大片無人區。
人類有群居性,且從眾心機頗重。
然大漢天子倒真是一言九鼎,一紙詔令頒下,朝鮮北方的烏桓雄師立馬儘數收攏回夫租城,即便頗不甘心,卻仍不敢有半分遲延。
衛長即位為王後,再度向漢廷呈遞國書,哀告大漢天子念右渠王新喪,施恩罷兵,讓他得以放心為父守靈送葬。
在身處窘境時,世人常常會極其默契的將錯誤儘數推給特定工具,同時以其背麵形象塑造出個眾望所歸的救世主。
各處城池更皆焚成斷壁殘垣,除卻王儉城,朝鮮中部端是各處焦土,彆說是人,禽獸都難活。
畢竟朝鮮向來鮮少敢主動挑釁大漢,更冇甚麼氣力發兵犯邊,大漢百姓對朝鮮不似對匈奴般懷著血海深仇,乃至很多偏鄉百姓壓根就不曉得世上有個朝鮮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