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割地[第2頁/共4頁]
衛長登殿聽政後,國相以輔政之名代掌王印,不但收攬兵權,並大肆黨同伐異,痛下狠手連連洗濯抱持貳言的朝鮮大臣。
肝火攻心下,向來體格尚算健旺的衛右渠竟是病倒在榻,用過藥後雖無大礙,然腦筋昏沉得緊,愈發犯困嗜睡,常常一睡便是大半日。
劉徹不籌算過早開辟已歸入大漢版圖的朝鮮中北部,隻想緊緊占有王儉城和夫租城這兩處兵家要地,進而扼住朝鮮半島與大陸板塊連接的窄頸地帶。
(韓國棒子還真是……取個名都……)
春夏更替之際,朝鮮新王衛長為其父右渠王送葬,卻未將之葬於都城王儉城四周的衛氏王陵,而是親扶棺木南下,順帶將都城遷往朝鮮國東南本地的東暆城,位於後代韓國江原道江陵市四周。
東暆城靠海,便利捕撈海產為食,且太白山脈物產敷裕,另有諸多穀地及麵積不小的平原膏壤,比起中部的山地丘陵要好很多,農漁皆可餬口。
倒也不能說他們冇事理,畢竟西歐寄父們已做了絕佳榜樣,寧肯讓非洲災黎都餓死,也不準他們獵取庇護區內的野活潑物為食。
衛長即位為王後,再度向漢廷呈遞國書,哀告大漢天子念右渠王新喪,施恩罷兵,讓他得以放心為父守靈送葬。
他的詔令剛頒下,消弭了休兵,早是秣兵曆馬的十萬烏桓騎射馬上揮師南下,進入朝鮮中部,進入全不設防的諸多城池猖獗燒殺,除卻朝鮮舊都王儉城,全部朝鮮中部皆被烏桓將士秋風掃落葉般囊括而過。
倒是聽聞那東南邊的三韓之地好捕奴,且有釜山軍鎮供應物質,美酒好菜乃至貌美膚白的外族小娘皮都是不缺的,貲財好掙,日子好過,若真能轉去那釜山之地捕奴自是求之不得。
國相雖大權獨攬,卻未如外間測度般謀朝篡位,而是擁立太子衛長為新君,將膽敢覬覦王位的衛氏王族後輩儘皆誅殺。
王儉城則納歸遼東郡轄治,除卻城池周邊及浿水入海口的海陸船埠四周,全部浿水主河道流域如有百姓聚居,巡查遊騎見之,殺無赦!
劉徹不肯背鍋,天然要猖獗甩鍋。
包含夫租城在內,幅員廣寬的玄菟郡僅轄五城,除卻在五城囤兵戍守外,其他城池皆儘數摧毀燃燒,且不時派遊騎巡查,不準有百姓在其他地區聚居耕耘,若見得外族則儘數搏鬥。
東暆城位於朝鮮半島太白山脈的嶺東地區,毗鄰東海,向來是衛氏朝鮮南部用以抵抗三韓擾亂的屯兵重鎮,亦在近年大漢捕奴隊的猖獗殛斃中得以保全。
劉徹馬上下詔,痛斥烏桓各部殘暴不仁,限令其速速撤兵,回返烏桓山脈,著遼東邊軍進駐王儉城,及領受朝鮮北部數座得以倖免的大城。
朝鮮南部得以幸運脫難的軍民除卻北逃,躲入中部的山地丘陵,向都城王儉城集合,就是沿帶水(韓國漢江)溯流而上,向東遷徙,托庇於東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