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個教育專家16年的教子手記 - 第54章 走出坑人的教育誤區(4)

第54章 走出坑人的教育誤區(4)[第1頁/共5頁]

電腦遊戲也就是個遊戲,並不是毒品,它和我們小時候玩的遊戲並冇甚麼本質辨彆,隻是這個遊戲更風趣更龐大。想一想,兒童對哪一種遊戲不上癮呢?我們小時候一夥兒孩子玩兵戈或捉迷藏,常常玩得忘了回家用飯,忘了睡覺,直到大人找來,強行把我們拉歸去。當時我們也老是不肯意散去,乃至得挨頓揍才肯歸去。而現在的孩子冇體例在樓下找到那麼多小火伴,隻能在電腦上和假造工具玩耍。他們也會常常玩得健忘了時候,總感覺冇玩夠。這兩種“玩耍”冇甚麼辨彆。

我以為,要從底子上處理孩子的“網癮”題目,隻能從家庭教誨開端。需求家長從底子上竄改本身的教誨理念和教誨技能。冇有家長的竄改,就不成能有孩子的改良。

收集遊戲當下彷彿已成為一個社會題目,戒除網癮的機構如雨後春筍般呈現。有的病院展開醫治“網癮”的停業,讓孩子們完整像病人一樣住院,通過吃藥注射來醫治。也有辦“行走黌舍”或“練習營”的,其手腕更是無奇不有――這的確是頭痛醫腳,進鐵匠鋪買肉。

這些機構所鼓吹的“勝利戒除”是一個甚麼樣的標準?畢竟遊戲不是毒品,他們對這些孩子跟蹤了多長時候,這些孩子厥後到底如何了?這些機構或產品讓家長白費錢尚且是小事,嚴峻的是不但於事無補,還給孩子們帶來傷害。

我常想,事情可不成以反過來做,把上彀當作“任務”或“獎懲手腕”,而不是當“獎品”安排給孩子,是否會獲得更好的節製結果?比如,孩子特彆喜好玩遊戲,那麼家長在每次孩子做錯了事的時候,就奉告他要獎懲他,上彀去吧,必須持續玩夠十小時,不敷就獎懲再玩十小時,直到他累得告饒。如許,孩子漸漸感覺上彀不是一種興趣,是一種獎懲。幾次多次,能夠會讓他對上彀產生逆反心機。

圓圓一個假期下來,發明冇按打算做事,內心也很失落,再說遊戲癮也解了很多,她這時就能瞭解家長的話,反麵我頂牛。說上高中必定學習特彆忙,就要少玩。她確切說到做到,高中期間她又玩了幾次,我們甚麼也冇說。到高二時,她又把統統的遊戲盤裝進箱子裡,說高考完了再玩吧。而後兩年再冇玩一下流戲。

究竟上,電腦遊戲已成為當代兒童餬口中不成貧乏的部分。不管家長喜不喜好,他們終究都是要玩的。以是,在要不要讓孩子玩電腦遊戲的題目上,家長已根基上不需求決策了。局勢所趨,擋是擋不住的。家長所要思慮的是,如何讓孩子既能玩遊戲又曉得自我束縛,如何才氣文娛、生長兩不遲誤?

遊戲上癮實在反應的是遊戲以外孩子的另一個題目。一個孩子如果耐久鑽在遊戲裡不肯出來,乃至於成為一種病態,那是因為遊戲外的天下讓他感到古板、不快或自大。一個孩子如果因為電腦遊戲遲誤了前程,那他即便餬口在冇有電腦的期間,也會有彆的事情把他拉下水。我堅信令人出錯的不是遊戲本身,而是心靈的空虛,或某些本質的缺失。那些在遊戲中出錯的人,即便冇有電腦遊戲,也會有彆的的甚麼東西使他不成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