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各體係對比[第1頁/共5頁]
出《阿毗曇論》,識即心識。住者。謂此識隨所感報而安住也。論中不及四禪天非想非非想天者。偈曰。善處在欲界。及****三地。無色界亦然。是說為識住。(****三地者。初禪。二禪。三禪也。無色界亦然者。謂亦有三地。空處。識處。無統統處也。)
(10)法雲地,即成績智波羅蜜,亦斷除修惑,具足無邊功德,出世無邊功德水,如大雲覆虛空能出清淨之眾水。覺他菩薩境地
(9)徹奧妙地,指證無學果之位。
(5)八聖道地,指修八聖道之位。
1成所作智,是轉前五識聚所得的無漏智。相稱十地菩薩
(五)空無邊處識住,超出統統之有色處。
獨覺羅漢=緣覺羅漢=辟支佛=八地菩薩=七識住的三摩地
(3)信法地,指信四諦理之位。
4四禪九天:指福生天、福愛天、廣果天、無想天、無煩天、無熱天、善見天、善現天、色究竟天。四禪天隻要與舍受呼應的認識。
2真知腹輪(閭尾,橙色,六塊花瓣,紅色右陽脈之源)
(1)甚深難知廣明聰明地,謂斷除細風俗,於諸法得安閒。
阿賴耶識,亦稱初頃刻識、初能變、第一識。因宇宙萬物天生之最後一頃刻,唯有此第八識罷了,故稱初頃刻識。而此識亦為能變現諸境之心識,故亦稱初能變。由本向末數為第一,故稱第一識。以其為諸法之底子,故亦稱本識。簡而言之,阿賴耶識是開端,也是閉幕,也是底子,是宇宙本體級的。
(3)發光地,即成績忍辱波羅蜜,斷除修惑,得諦察法忍,聰明顯發。
(3)善明月幢寶相海藏地,謂能安閒開說三乘不同之法。
阿摩羅又稱無垢識、真如識。此識乃統統眾生清淨本源心腸,諸佛如來所證法身果德,在聖不增,在凡不減,非存亡之能羈,非涅盤之能寂,染淨俱泯,湛若太虛。
菩薩乘十地:
4大圓鏡智,是轉有漏的第八阿賴耶識聚所得的無漏智。相稱圓覺
2妙察看智,是第六認識聚所得的無漏智。相稱等覺和妙覺
聲聞羅漢=七地菩薩=七輪的自發頂輪=六通的漏儘通=五眼中的慧眼
3三禪三天:指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三禪天隻成心識,與樂受、舍受呼應。
第八章佛乘十地
眼識(視覺火色)、耳識(聽覺空聲)、鼻識(嗅覺地香)、舌識(味覺水味)、身識(觸覺風觸)、認識、末那識(小乘佛果、羅漢)、阿賴耶識(菩薩)、阿摩羅識(佛)。
神足通彆名快意通,竄改安閒快意。
其上的三摩地境地才氣超出壽元範圍,達到永久境地。
(7)須陀洹地,指預流果之位。
1純真根輪(會陰,紅色,四花瓣,紅色左陰脈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