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都市娛樂 - 黃帝內經 - 第20章 九候論篇第二十

第20章 九候論篇第二十[第1頁/共2頁]

黃帝問曰:餘聞九針於夫子,浩繁廣博,不成勝數。餘願聞要道,以屬子孫,傳以後代。著之骨髓,藏之肝肺,血而受,不敢妄泄,令合天道,必有終始,上應天光星鬥曆紀,下副四時五行。貴賤更互,冬陰夏陽,以人應之何如?願聞其方。岐伯對曰:妙乎哉問也!此六合之至數。帝曰:願聞六合之至數。合於人形血氣,通決死生,為之何如?岐伯曰:六合之至數,始於一,終究九焉。一者天,二者地,三者人。因此三之,三三者九,以應九野。故交有三部,部有三候,以決死生,以處百病,以調真假,而除邪疾。帝曰:何謂三部?岐伯曰:有下部,有中部,有上部。部各有三候,三候者,有天有地有人也,必指而導之,乃覺得真。上部天,兩額之動脈;上部地,兩頰之動脈;上部人,耳前之動脈。中部天,手太陰也;中部地,手陽明也;中部人,手少陰也。下部天,足厥陰也;下部地,足少陰也;下部人,足太陰也。故下部之天以候肝,地以候腎,人以候脾胃之氣。

必鞠問其所始病,與今之所方病,而後各切循其脈,視其經絡浮沉,以高低逆從循之。其脈疾者不病,其脈遲者病,脈不來往者死。皮膚著者死。

帝曰:決死生何如?岐伯曰:形盛脈細,少氣不敷以息者危;形瘦脈大,胸中多氣者死;形氣相得者生;參伍不調者病;三部九候皆相失者死;高低擺佈之脈呼應如參舂者病甚;高低擺佈相失不成數者死;中部之候雖獨調,與眾臟相失者死;中部之候相減者死;目內陷者死。

三部者,各有天,各有地,各有人。三而整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則為九,九分為九野,九野為九臟。故神臟五,形臟四,合為九臟。五臟已敗,其色必夭,夭必死矣。

帝曰:上部以何候之?岐伯曰:亦有天,亦有地,亦有人。天以候頭角之氣,地以候口齒之氣,人以候耳目之氣。

岐伯曰:察九候獨小者病,獨大者病,獨疾者病,獨遲者病,獨熱者病,獨寒者病,獨陷下者病。以左手足上,上去踝五寸按之,庶右手足當踝而彈之,其應過五寸以上蠕蠕然者不病;其應疾,中手渾渾然者病;中手緩緩然者病;其應上不能至五寸,彈之不該者死。是以脫肉身不去者死,中部乍疏乍數者死。其脈代而鉤者,病在絡脈。九候之呼應也,高低若一,不得相失。一候後則病,二候後則病甚,三候後則病危。所謂後者,應不俱也。察其腑臟,以知死生之期。必先知經脈,然後知病脈,真臟脈見者,勝死。足太陽斷氣者,其足不成屈伸,死必戴眼。

帝曰:其可治者何如?岐伯曰:經病者治其經,孫絡病者治其孫絡血,血病身有痛者治其經絡。其病者在奇邪,奇邪之脈則繆刺之。留瘦不移,節而刺之。上實下虛,切而從之,索其結絡脈,刺出其血,以見通之。瞳子高者,太陽不敷;戴眼者,太陽已絕。此決死生之要,不成不察也。手指及手外踝上五指留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