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轉世到明朝[第2頁/共3頁]
如何回事,誰在哭?剛一張嘴想說話,又是“哇”的一聲,兩隻手擺佈一陣抓撓,偶然中看到本身的手儘然變成了嬰兒的手,再往上麵一看,還真是“嬰兒”,接著被人像抓小狗一樣,抓著洗了澡,然後被一個大大的繈褓包了個嚴嚴實實。
周先生很對勁董宇的學習進度,也就不介懷在上課之餘和董宇切磋一下人生。周先生是洪武十五年的秀才,多次考舉人未果,心灰意冷之下,隻幸虧縣城裡當一名蒙師。
既來之,則安之。這是董宇向來的心性,要不然也不會在漁船上一乾好幾年都不挪處所,現在既然穿越回到了當代,有了重生一次的機遇,為甚麼不讓本身活得更充分一點呢?不曉得那些“幫忙”本身穿越的海盜們地點的南亞國度現在是個甚麼模樣,有點等候啊。
當代的幼兒發矇教誨,可不是現在小學裡好幾門功課,音樂美術體育都有。當時候隻是單調的讀書認字,趙古則的《童蒙習句》,王雲鳳的《小學章句》就是當時最根基的發矇課本。疇昔老百姓中文盲率很高,能識字、會讀書的都是文明人。隻要略微有點文明的都能成為發矇教員,疇昔有很多關於發矇教員的笑話。
對於這些最簡樸的白話文董宇學起來倒是冇有難度。隻是對繁體字不太熟諳,固然書上的很多字不熟諳,但是顛末周先生的講授以後,這些朗朗上口的句子,他還是能通下來的。至於背誦,憑他多年臨考前死記硬背的經曆也冇有涓滴難度。
小寶、大龍兩個,就冇有他那麼榮幸了,兩個傢夥腦袋瓜還行,隻是這根本和董宇比就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了。正因為如此,兩人天然也就成了周先生的重點教誨工具,比方打手板、叫家長之類的事件更是家常便飯。和這兩個不良少年比擬,董宇當然就是標準的天賦少年,品學兼優的三好門生。
董家家道殷實,家裡的小少爺已經到了要讀書識字的年紀了,董家老爺董鴻儒花重金請了縣城馳名的發矇教員周先生到自家傳授董宇,小寶、大龍兩個小傢夥也一起被各家送到董宅上學問字,董家後院專門騰出一間大屋子作為三個頑童的西席。
周先生不愧是多年做學問的人,家裡的藏書非常多。董宇現周先生不但在儒學方麵,在其他方麵也多有瀏覽。顧應祥的《測圓算術》、楊輝的《九章》之類的數學,黃鐘和的《天文星象考》、吳珫的《天文要義》之類的天文書,這些董宇將來利用本身的帆海大計有能夠用獲得的東西書先生家裡都有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