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9章 三才之奇門(四)[第2頁/共4頁]
滅度和寂滅二義釋之:滅度,即滅除煩惱,度脫存亡的意義。寂滅,寂謂理性沉寂,滅謂煩惱滅除。亦可說,證得沉寂之體性,天然煩惱滅除;煩惱滅除,天然證得沉寂體性。智論雲:涅名為出,槃名為趣,謂永出諸趣存亡,則亦可譯為出趣也。
空是無自性的意義,統統法的賦性如此,從眾緣生而冇有自性,即冇有常住性、獨存性、實有性,統統是法法劃一的空寂性,這空性,經中也稱為法無我。此法無我的我,與有情執我的我略略分歧。實在的、常住的、獨存的,這個我的定義是同的;但有情所執自我,即在此意義上,附入意誌的自在性,這即分歧。從實在、常在、獨存的意義說,有情是無我空的,諸法也是無我空的。賦性空寂,也便是涅槃。如許,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沉寂的三法印,遍通統統,為有情與人間的真諦。
這可見三法印的教說,是將諸法的本相與修行的過程,主觀與客觀,究竟與代價,統統都綜合而同一了。這是佛陀獨一的罕見教法!無常為佛門,空為無生門,這也是合於三法印次第的,他所說的空,便是無我;無生便是涅槃的異名。
涅槃是梵語,正音為波利匿縛男,舊雲涅槃,今順古亦雲涅槃。彆名泥洹,或雲涅槃那,皆音之訛略,或楚夏分歧。滅度,或雲寂滅、有為、擺脫、安樂、不生不滅等,名雖異其義則同。
因為懷有大慈悲,主動救護眾生,是以也不住於涅槃,單獨享用安樂。利誘染汙的人間當然不住著,常樂我淨的涅槃也不住著,是以名為無住處涅槃。得四智圓明,完整了知第八識真如的統統體性與功德力,具有無邊法力,能夠隨便好處救度十方統統有緣眾生。大乘佛法的修行人不走小乘佛法的修行人所行法門;換句話說,小乘佛法的修行人誌在入滅,得少為足,出於三界,無有度眾的慈悲心大乘佛法的修行人誌在成佛,無邊法力,常住三界,具大慈悲廣度眾生,以是非論在聰明、才氣、悲心、福德,與功德,各種方麵來看,阿羅漢的修證遠不及菩薩的修證成果。
而獲到一種純善純美的寂靜擺脫。這就是涅槃的境地——圓寂。圓約進善方麵言成績統統福德;寂約滅惡方麵言斷惑滅苦。據此研討起來,圓寂彷彿大乘有為的涅槃,沉寂、滅度等為小乘涅槃。
色、聲、香、味、觸、法六者,稱為六境,它們是六根感化時不成少的境地,即眼能視色耳能聞聲,鼻能嗅香,舌能嘗味,身有所觸,意有所思所念。總之,六境包含了統統可認知的工具。六境有勾引眾生心機向外的能夠,即說它們易於矇蔽眾生本有的至心,因為有淨化性,以是又稱為六塵,因此六境又叫六塵。六根與六塵的相互感化使眾生生出了各種虛妄彆離心,造作各種業因,感受各種果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