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深厚情誼[第1頁/共9頁]
忙,未幾寫。盼你新春歡愉!祝你安康!
趙清閣是誰?為甚麼她生前要把老舍的一百多封信燒燬大半?
如許的氣質,就給正在武漢主編《文藝戰線》旬刊的胡紹軒留下印象。1938年2月,胡紹軒為給《文藝》組稿,曾在武昌一家酒樓訂席,宴請作家,此中有老舍、鬱達夫和趙清閣等。二人是以結識。或許這的確是長於搞“統戰”的周恩來,“設法”讓她靠近老舍的最好體例但據趙清閣的經曆顯現,她“1957年插手農工民主黨1983年入中國**”,趙清閣也是1938年和周恩來在武漢瞭解,直到1940年夏天與去世九週年安娥一起為替“左聯”劇作家左明,尋求醫治肺病的用度,纔在重慶第一次正麵與周恩來打仗,周恩來被趙清閣為朋友俠肝義膽的情懷打動,留下印象的。可見當時她不是**黨員,除非是奧妙黨員,不然就隻能算“進步作家”了。不管過程如何,成果老舍成為《彈花》的首要撰稿人,併爲《彈花》創刊號寫了《我們攜起手來》:“巨大的是能喚起公眾共同鬥爭的這些中國作家,散開來,我們或許隻能放出飛蚊的微音,結合起來,他們定能收回驚天動地的吼怒!大師能湊在一起號令就是巨大。……我們也是一團精兵,隻要我們能邁齊了腳步,一同朝著暴日奔去,我們的權勢不成侮!”
在《中國當代聞名作家書信集錦》中,最成心機的是丁玲1979年2月27日來信,說:“我分開文藝界幾近已經是一個世紀的四分之一的時候了。是一個臭名遠揚的人,在這期間中除蟄居北京(1955-1958年)兩年多,關在牛棚一年,坐監獄五年,其他時候都在北大荒農場勞動改革,還做過一點基層的文教事情和被髮配在山西鄉村當不非常自在的老百姓。餬口過來的確是不易的。不過現在回想起來,倒感覺實在有很多好處。能夠說比較曉得了一些農夫,確切照我本身曾對文藝事情者所說的‘到大眾中去落戶’(不過我要比一個作家去落戶困難多一點)。在泛博的勞動聽民中,的確有很多好人。同這些人做朋友,老是令人鎮靜的,老是感覺人類有但願、故國有但願,我小我也是很有但願的。正因為我多年鄙人麵當農工、當農夫,我才得以不死,我才得以有明天,我才彷彿很有一點大誌勃勃咧。遺憾的是廿四年疇昔了,時候太長了,最好的春秋疇昔了!勃勃大誌已經同身材、同獨一的光陰很不相稱了!”
趙清閣則在“茹苦憶《彈花》”一文裡先容,公營書店出版一本刊物,老是但願贏利,賠錢買賣毫不肯做。《彈花》是華中圖書公司的老闆唐性天支撐創辦的,此人出身北京大學,他們談得來,比如對《彈花》的創刊主旨一拍即合,都主張鼓吹抗戰救國,“隻是有一個前提,就是要銷路好;銷路好,要靠名作家,他以為名作家纔有號令力,這等因而他的前提。至於作家的政治偏向他不在乎,他表示:歸正大敵當前,抗戰第一,各黨各派的作家,除了漢奸都會是抗日的。我同意他的觀點。這也反應了《彈花》的態度觀點,反應了文藝界的遍及慾望――連合抗戰。《彈花》是抗戰後出版的第一個文藝刊物,……恰值天下文藝界抗敵協會建立之時。我是‘文協’會員,就為《彈花》組稿帶來了便當,包管了必然質量,呼應地銷數也逐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