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鎮河東[第3頁/共5頁]
罵他不識天時,不明順逆?既為晉人,為晉儘忠,乃至死節,這恰是儒家鼓吹的忠義啊;關頭晉在漢先,也不好說他從叛、附逆……罵他不念乃父之仇,仍舊虔誠於司馬氏?則莫非關龍逄之子必須背夏,比乾之子必須背商麼?焉有此理!反倒是伍子胥去父母之邦,為報父仇而引吳兵入郢,在儒家正統看法裡,是該當遭到鞭撻的。
部曲報入,裴該就說,我不見他了——“可即梟首正法!”
那麼如此重擔,該派誰去為好呢?諸將紛繁請令,裴該正在躊躇,俄然帳前得報:“甄將軍有手劄呈上多數督。”
“且劉粲雖敗,另有胡兵占有夏陽與夏、郃間山口,還須調兵往攻。當此時也,實不宜用重兵於河東——明公慎思。”
第二,必須在河東駐兵,控扼渡口,如此,就有如一柄匕首插入胡寇腹心之間,隻要不時絞上一絞,便能持續放血。現在軍中糧秣固然不敷,河東各大族內很有存糧,料彼等不敢不供,則保持萬人以下駐軍還是冇題目的。而若全師收縮回河西,胡寇便可重新安定河上防備,對於將來進兵河東,非常倒黴。
裴該展信一看,還寫得挺長,歸納總結起來,首要有以下三層意義:
第三,末將見在河東,則河東之守,非末將而無人可任……末將部眾已然占有了蒲阪縣城,並且跟蒲阪大戶呂氏接上了頭(實在是把人都給拍趴下了),倘若易兵改將,不免會激發縣民的疑慮,對於儘快穩定縣內局勢乃至耐久統治,都冇有好處……
劉粲收攏殘兵,又彙合了李景年、呼延實所部,點檢兵馬,約兩萬餘眾,這才稍稍放下心來。就此商討去處,靳康說那還籌議甚麼,從速返回平陽去啊!
本身本是晉人,附了胡了,倘若見麵,裴該自能以此來大做文章。而裴該本來就是晉人,仕晉而戰,天經地義,不違賢人之教,那我又拿甚麼話來斥責他呢?
還不如讓甄隨先去清算一遍這些世家,然後他裴大司馬再假模假式加以昭雪——砍你一刀,送你一包金創藥。河東世家顛末胡漢的剝削,再被甄隨清算一番,必定元氣大傷,不敷為患,將來若想將之完整肅除,也更便利脫手。
——————————
陶侃起首表態:“甄將軍所言是也,但是……恐其不諳民事,難以專鎮一方。”
以是韋忠表示,我冇啥話可說,但求速死——現在這境遇,比死可還難受哪!
就此力排眾議,命甄隨暫統河東軍事,但同時命令調回陳安——秦州兵初附,還不能完整放心,必須重新整訓,然後打散以歸各部。裴該彆遣姚弋眾率部曲營之一部,約計千人,往助甄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