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太史公祠前[第1頁/共5頁]
王琰等人正待安慰,劉粲卻俄然間光起火來了,把酒盞朝氈毯上狠狠一擲,說:“裴該,孺子耳,祖逖,老革耳,我疇前全未曾聞此二人之名,如何頃刻間便能崛起,乃至奪我河南、關中?昔在偃師與彼等對峙時,孤便感受,來其一必無可懼,合其二……嘿嘿,堪為國度之患!”
隨即解釋道:“世皆覺得,班書精密,而遷書柬約,以是左遷而右班。但是《漢書》又非班孟堅一人所作,書未成而其人已逝,女弟班昭,及弟子馬續清算之,始成本日所見之宏文。且在孤看來,史遷文才超脫、筆力雄奇,班孟堅則唯謹慎罷了。《漢書》中敘武帝之前事,多以《史記》為本,略略補充罷了,尚不失其神韻,至於武帝今後,無本可依,便靈氣頓失了……”
但是他右手正端著酒盞,讓侍從給倒酒呢,這麼一拍大腿,渾身一震,侍從一個掌控不住,酒就全灑出來了,幾近澆劉粲一胸脯。劉粲勃然大怒,當即喝令將那侍從綁了,斬首來報!
此人喝多了,本有各種分歧的表示形狀,有的衝動,有的怠倦,有的引亢高歌,有的臥倒即眠,劉粲根基上屬於前一種,腦細胞極度活潑,奇思怪想層出不窮,但同時重視力卻不免渙散,以是任何一個話題都不成能悠長持續下去,說著說著,他思路就不曉得飄哪兒去了。
王琰等民氣道,你所言有理,但我朝……也得有史家才成啊!正籌算對付幾句,說甚麼且待天下底定以後,這寫史乘之事麼,天然會提上議事日程,誰想劉粲的話題卻又刹時飄遠了,忽出怪問:“自高祖而至孝平,史稱前漢,將光武以下,直至孝湣(即漢獻帝劉協),名為後漢。則我朝又將名之為何呢?”
陶侃說好,當即命王堂率領兩千本部兵馬,前去龍亭守備。司馬裴寂坐在邊上一聲不吭——他本無軍事才氣,裴該也曾幾次關照,說你不要隨便乾與主官的軍務,負好監軍之責便可,以是普通這類軍事集會上,他都咬著牙假裝啞巴——但在散會後,卻悄悄地扣問陶侃,說:“我看軍中諸將,陸衍老成,董彪謹慎,而莫懷忠世故,若論勇銳,無人可比王堂,軍帥為何不使他正麵對敵,卻要遣向他處啊?”
田崧隨口答道:“昔昭烈天子紹繼漢統於蜀,俗名為‘蜀漢’,則我朝都平陽,屬晉地,或將名之為‘晉漢’?”
陶侃平素不如何愛說話,但一來裴寂名為司馬,實在是裴該親命的監軍,實際上若逢特大變故——比方說發明主將有流亡乃至於投敵的懷疑——他是有權力臨時消弭陶侃職務的,必將不能冰臉相對;再則裴寂這小子家奴出身,慣會看眼色、拍馬屁,他曉得裴該對陶侃留意甚深,又很信賴,幾近不當是部下,而跟對待卞壼似的,引為同儕,以是平常對陶士行恭敬得不得了,幾近執弟子禮,這對弟子麼,總需求諄諄教誨一番。故此陶侃耐著性子解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