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試探[第2頁/共5頁]
梁芬麵龐寂然,長長地吸了一口氣,對他說:“景猷,所謂體貼則亂,以君目下的神智,確乎難以任事了。”
這份上奏遞出後,遊遐便又為裴該寫信給身在萬年的麴允,請他北上聲援——不過就麴允疇前的表示來看,此信也必定石沉大海,難有覆信。
梁芬提示他說:“馮翊去歲即落虜手,便不光複,原也無妨……然隻恐劉曜霸占大荔,其軍更雄,挾得勝之勢南下直薄長安,麴忠克難以抵擋啊!裴文約信中所言,不為在理,今劉曜、劉粲相惡,劉曜必欲急得關中,覺得根底,則此番來侵之勢,將更猛惡。中間不成坐守待敵,還當遣一軍去互助裴文約,即不能保住馮翊,若能護得徐州兵大部退還,則長安之防,可更安穩。”
“當日裴文約若留長安,必為索巨秀所嫉,無能為也。是以北複二郡,謀地盤、名譽,斯乃能夠長居關中。今若下詔,命其來歸,私所料,他必不允。何故呢?徐州兵久戍於外,民氣機歸,若能得勝,尚可保安,一旦挫敗、後退,乃不成用矣。加上身負敗退之名——即便有朝廷聖旨在——則裴文約必難於長安安身,被迫要返歸徐方去了。
裴該的意義,說白了,我不是要你們救濟大荔,而是要你們趁此機遇,集兵一處,爭奪擊敗劉曜,好保障全部關中地區。
梁芬的話層次很清楚,但荀崧還是聽得一頭霧水,愣了半晌,就問:“司徒之意,即朝廷下詔,文約也不肯班師麼?”
至於涼州太遠,並且估摸著張寔若然得信,以他們家向來的傳統,多多極少是都會派人來對付一下差事的,以是就不必送信了。
起首天然是要向長安朝廷稟報火線敵情,並請索綝出兵聲援,或者起碼下詔關中各路兵馬齊聚馮翊。裴該唆使遊遐在上奏中說:“今劉曜雖入馮翊,卻滯留郃陽兩月之久,始敢南下攻我大荔,察其情狀,一則遊說上郡虛除權渠互助,二則恐劉粲執偽政,斷厥後路也。今大荔城防安穩,非旬月間而能摧破者,且虛除多氐、羌雜騎,本不善於攻城,行見劉曜頓兵堅城之下,進退兩難。倘若諸軍合聚,與我表裡夾攻,必敗劉曜,使彼一兩年內,不敢再來,則長安無烽火之警,社稷可危而複安……”
梁芬無法,隻得退而求其次,建議說,那就遵循裴該的意義,由天子下詔,要各郡國兵馬齊聚大荔,共破劉曜吧。索綝卻還是點頭:“此無益之舉也。今劉曜十萬眾南來,又有虛除部為其助力,若各郡國遣軍往,恐為其一一挫敗,反弱關中之守……”他這話說得倒是也有事理,各郡國兵馬互不統屬,難以共同,這時候去馮翊,那就是添油去的,必被各個擊破——“裴文約會攻劉曜之言,其誰肯信?便發聖旨,彼等堅不從命,反墮朝廷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