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長城[第2頁/共5頁]
冇體例,身當亂世,武夫優先,好比現在朝中,論名位梁芬為司徒,是在索綝之上的,但諸事都得仰承索綝的鼻息,若以之對比後漢,索綝就是曹操,梁芬隻是荀彧罷了——當然隻是在小朝廷中的職位而言,比起才氣來都差著十萬八千裡呢。若非索綝手裡有兵,烏氏梁氏比起敦煌索氏來,隻高不低,且富強極大超出索氏,梁芬本人又是國戚,怎能夠把索巨秀放在眼中?同理,承平時節,範陽祖氏連河東裴氏的背影都不配瞧,但當亂世當中,則天然是祖為主而裴為從啦。
世上如何能夠會有人甘冒如此大的風險,不謀自傢俬利,隻是為國禦寇?當然胡軍如果緩來,如裴該所說,他能夠在北地、馮翊二郡緩緩積聚,到時候權勢日固,名譽日隆,乃至於連關西人中都會有很多偏向於他,如果就此掉頭,來奪長安之政,那真是攔都攔不住。但這等機遇實在過分迷茫啦,彆說胡軍能夠很快就會殺返來,即便胡亂持續個一兩年,你能在一兩年間就把幾近荒棄的兩郡給搞好了嗎?
羅堯就說啦:“既如此,是裴公於君恩信尚淺,則如有更佳的去處,君肯改換門庭否?”
時候不大,先前回營稟報的士卒又跑返來了,拱手道:“羅先生,我家將軍有請。”
彆看到處傳說,祖、裴一體,二人同日北渡長江,擊楫中流,豫、徐之間相互攙扶,纔有今次的北伐,但是民氣難測,因時因勢,隨時都會竄改啊。莫非當日在賈疋麾下,以及對抗閻鼎之時,索、麴二人就冇有同心一意過嗎?就冇有好得如同穿一條褲子的年代嗎?
羅堯一挑眉毛:“是裴公看重我涼州人,還是徐州軍資富足之故?”
他說:“今胡賊已陷馮翊、北地二郡,前至長安,一馬坦途,幸得內鬨,劉曜暫退,不然該此來,恐將收公等骨殖於廢墟之上!該願請命,自將所部北進以複二郡,且鎮守之,若寇遲來,則可緩緩安穩、積聚,覺得長安樊籬;若寇急來,該唯有戰死罷了,不欲見公等各懷心機而貽誤國事!”
對於裴該會提出甚麼樣的要求來,二人天然早有猜想。起首必定是要官啦,好,我們給,讓你“儀同三司”,晉為朝廷柱石,但想直接跳到我們頭上去,乃至於搶班奪權,那是白日做夢;其主要權,那你既然帶兵來了,就不能白來,起碼幫手安定一下長安城守,再威脅一下司馬保等心胸叵測之輩,如果你辦得好了,情勢有所緩合,也不是不能放點兒權力給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