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寧立而死,不退而生![第1頁/共4頁]
一向追到入夜,兩邊各自分部鑒戒,主力休歇;第二日晨光一亮,再度一逃一追,起家登程。路鬆多走慢了一步,又被王堂從後趕殺,所斬胡兵未幾,吃驚跑散的倒有很多。
時候不大,王堂就領兵追過來了,路鬆多大吼一聲,揮刀便直衝疇昔,竟將晉軍逼退了百步之遙!
陶侃答覆道:“壘不成守,然今亦不得不守,不然胡軍踵跡而追,我等皆無幸理!大司馬請先退,侃為斷後。”
聽得此言,“呼啦”一聲,兵卒多數跑散,就光剩下了不到一百人,手中另有刀、矛,跟在路鬆多身邊,憑祠而守。
好不輕易才找到一條下山之路,當即率殘兵奔躥而下,忽見火線不遠處翠綠之間,隱現一角屋簷。路鬆多固然善於奔馳,畢竟不慣走山地,兩條腿就跟灌了鉛似的,再轉頭瞧瞧仍然跟從的部下,多數報酬了輕裝流亡,把兵器都給撇了,乃至連皮甲全都脫了,個個灰頭土臉,呼哧帶喘,累得都冇甚麼人樣了……
路鬆多慌不擇路,走著走著就走岔了——畢竟這條道兒他這輩子也隻是走的第二回罷了——揣摩著算裡程我該下山了呀,如何還找不到下山的路呢?若能下山,行之不遠便是主營,不信這千把晉人還敢緊追不捨。
——實在胡漢國號就是“漢”,司馬晉國號就是“晉”,“皇”、“大”之類屬於潤色詞,以示高貴。“皇漢”之稱始與東漢,但是並不提高,且厥後也冇有“皇魏”、“皇吳”、“皇晉”的慣稱,厥後劉淵建基,才從故紙堆裡把這個詞兒給挖了出來。晉稱“大晉”實在也不遍及,還是裴該基於後代的風俗——高傲隋、大唐始,這類叫法才蔚然成風,到了元朝,乾脆直接建號“大元”,厥後的“大明”、“大清”,也屬全稱,不是俗謂——才這麼叫,王堂天然耳熟能詳了。
王堂勸說不聽,本身的氣倒是也喘勻了,當即一揮刀,說:“良言相勸,竟然不聽,則我唯有斬下汝之首級,往獻多數督了!”正待號召士卒衝殺上去,忽聽祠堂後遠遠的一片喧嘩聲起,昂首一瞧,竟有胡軍旗號在山穀間若隱若現。
——————————
但是王堂也就氣恨了一下,隨即便寧定下來,勸路鬆多道:“我見中間甚為勇猛,何必從胡,不如降我大晉,我在多數督麵前一力保舉,必授中間要職。”
王堂欲圖揮師入山,當即就跟路鬆多再次交上了鋒,這回胡軍居高臨下,恃險而守,文朗跟前麵又幫不上忙,導致廝殺很久,竟然不能登山一步。文朗派人過來提示他,說:“窮寇莫追,愈是緊逼,彼愈不退——何不緩之?”
——王澤曾在成皋城外的七星堡,大破胡漢馬隊將軍劉勳,故此名聲比較清脆,路鬆多也曾經傳聞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