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獻俘[第2頁/共5頁]
所謂“食邑”,並非封國,裴該是不能實際辦理钜鹿郡內之事的,得由官家收取了呼應賦稅,再頒賜給他。但是從他哥哥裴嵩擔當這個爵位以來,朝廷就幾近冇有給過裴家一粒米糧,那你如果增祿,他提出要把疇前拖欠的先一次性付清,我們又該如何辦呢?拿甚麼言辭來敷衍?
雖說多次遣人北進探查,都說大荔戍守甚為周到,彷彿尚無破城之虞,麴允卻並不信賴。因為他跟劉曜比武不是一兩回了,深知胡卒之勇,若冇有劃一兵力,除非賈彥度複活,不然不成能使劉曜後退半步。
梁芬說先不必考慮這些啦,既然已得實信,那就應當從速上奏天子,並且停止獻俘典禮,也好穩定天子、百官,乃至長安軍民之心。索綝麵無神采地說道:“此事天然仰仗司徒。”禮節方麵的事情,我曉得未幾,也不耐煩去管,你瞧著辦吧。
裴該在大荔城下擊破劉曜,這動靜需求一段時候發酵,以是他並不急著有所行動,而貌似好整以暇地先完整光複馮翊、北地二郡,重修梁山縣城,並且沿山築堡,以防劉曜再次南躥。一向比及返回大荔後,在籌劃於司、兗兩州設屯所紮根的同時,他才密遣王貢等人返回長安。
裴該派去報捷之人,乃是部曲陶德,自從裴嶷自平州來歸後,便言此人或堪大用。為甚麼呢?因為陶德一張誠懇麵孔,說話言事固然不敷流利,層次卻很清楚,頗易取信於人。固然厥後曉得那全都是裴該預先教好了的,但作為一個半文盲,能夠背出那麼大篇文章來,大麵上不出錯,也很可貴啊。盧誌父乃至他裴文冀本人,不就是受了陶德的影響,為其言辭所“惑”,纔會千裡迢迢跑徐州來的麼?
麴昌搖點頭:“不成,裴公露布報捷,如何坦白得了?若行此無謀之事,反啟朝中公卿之疑,若責讓明公,則若那邊?”
麴忠克這段時候以來,一向派人於四鄉搜掠物質,以穩固萬年之防。在他看來,裴該遲早是要放棄大荔南歸的——不是被劉曜打退,就是本身主動後撤——本來若得裴該互助,萬年可保無虞,但當日裴該北上時,本身不肯與其相見,表示出來的態度不算很好,那裴該有甚麼需求互助本身守備萬年呢?很能夠裴該率兵繞過萬年,直接返回長安去——或者東去華陰,以求與祖逖彙合——則劉曜挾克服之勢,必將前來猛攻萬年。
因此陶德到了堂上,將克服顛末向麴允細細稟報,麴允也是知兵之人,當下就某些細節題目一一扣問,陶德都能答覆得勉強清爽。麴允當即信了幾分,待陶德拜彆後,便召親信麴昌、吳皮、王隱等人前來商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