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頻陽軍議[第3頁/共4頁]
顛末幾次參議,終究決定,一等郃陽城下烽煙燃起,雄師便出頻陽,直向東行,此中王堂率“蓬山左營”行進在全軍之北,半途轉向,往攻龍亭。一旦龍亭克陷,他便將全營之半——兩千人擺佈——進入山地,繞向夏陽四周;餘眾仍然南下,暫歸郭默統領,合擊胡壘。
裴該以其大司馬、多數督、關中留台領袖的身份和聲望,自可肆意調派各路兵馬——他也恰是這麼乾的,操縱裁軍和整訓的機遇,幾次拆散重編——可多數督能這麼乾,我們不敢頂,你一與我平起平坐之輩,我又怎能夠把麾下兵馬商借給你,用我的財產去幫你建功啊?
因此王堂請令,郭默當即首肯,但接著就說了:“若王將軍率‘蓬山左營’全數去,一則恐怕道狹難容雄師,二則我軍分而力弱,往攻胡壘,便少勝算……”
故此麵對晉軍的分進合擊,劉粲最公道的應對,就是分兵牽絆甄隨,然後再操縱堅壘硬頂著裴該所部,主力與頻陽方麵軍在壘前對決——他不是已然派劉驥南下了麼?目標或許是蒲阪渡口,不大能夠是大荔城,但也彆有能夠性,就是為了牽絆甄隨。
因為頻陽各部,也包含臨時散在城外的“騏驥營”,總兵力靠近三萬,即便以李義那種程度普通,膽氣更怯之將看來,平原對決,胡軍若不出動四萬以上兵馬,將難以隔絕本軍進步之勢,我軍應當能夠按期到達胡壘四周,與多數督構成表裡夾攻之勢。
王堂趁機就說了:“周將軍所獻,的是奇策,但是其部殘破,且一定熟諳門路。末將曾試往夏陽去來,請令率本部間出擾胡。”
周晉幾次求懇,想要同往郃陽去聲援多數督,卻不獲允準,無法之下,隻得領令守城——散會以後,不免一臉的鬱卒之色,就跟誰欠了他十吊錢似的。
題目甄隨那兒人少,也就一萬掛零,且少馬隊,則胡軍若以驍騎當之,有兩萬來人充足攔截了。
當然啦,劉粲也有放棄郃陽之圍,而全師南下大荔,或者西取頻陽之策,不過那麼一來,多數督的通盤運營都被突破,接下去的戰役就得靠各部自主策劃了,能夠臨時非論——總不能多數督之圍已解,各部仍然不管不顧地還要朝郃陽城下去猛衝吧。
郭默跟胡漢國打了多年交道,深知胡軍的規複才氣是很強的,首要他們慣於四周擄掠,不但搶糧食,也搶兵源和人丁,不象多數督為了長遠計,除非特彆環境,不然嚴禁擄掠百姓。那我們還在關中辛辛苦苦地種地、積聚呢,劉粲不定跑哪兒去搶一票,然厥後歲再來,豈不費事?
到時候劉粲乃可率殘部經山口北上,再得夏陽積聚,安然度過黃河,返回河東去。除非苦戰之際,劉粲把山口和夏陽的兵馬全都臨時調至疆場,不然有那兩支生力軍在,我等苦戰以後,是決然不敢去硬碰的。而即便兩軍皆至陣前,也給我們殺了個七零八落,畢竟胡軍的後路仍然通暢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