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頻陽軍議[第2頁/共4頁]
夏陽之仇是要報,我還想報張參、李四之仇呢,不然既違盟誓,又怕他們變成惡鬼來騷擾我……但總得等氣力規複了,起碼把那半營之兵重收麾下再說吧。胡兵甚多,這一場仗是殺不完的,何況殺完胡兵後,傳聞另有羯兵,周督你急的甚麼啊!
進一步說,現在郭默總統頻陽各軍,那麼在詳細軍事行動上,他向某營商借一部兵馬——實在不能算借,隻能說調——對方無可推托;但是換過來,某營向郭默借兵,他又如何肯給?
就此一月對峙、鏖戰,晉胡兩邊全都蒙受重創,即便晉軍終究得勝,也難抵外線作戰的耗損啊。
周晉幾次求懇,想要同往郃陽去聲援多數督,卻不獲允準,無法之下,隻得領令守城——散會以後,不免一臉的鬱卒之色,就跟誰欠了他十吊錢似的。
周晉本欲上陣搏殺,戴罪建功,郭默卻不肯給他這個機遇,陸和、王堂等人也不幫手哀告——一來就這兩百來人,多你未幾,少你很多;二來你才逢大敗,這敗軍之將麼,與我劃一行,就怕不如何吉利……
必須得靠這郃陽城下一戰,就把胡軍主力給完整打倒嘍,務求殲其大部,乃至於活捉劉粲本人,纔算全勝。
裴該以其大司馬、多數督、關中留台領袖的身份和聲望,自可肆意調派各路兵馬——他也恰是這麼乾的,操縱裁軍和整訓的機遇,幾次拆散重編——可多數督能這麼乾,我們不敢頂,你一與我平起平坐之輩,我又怎能夠把麾下兵馬商借給你,用我的財產去幫你建功啊?
是以有人一提出來,眾將便都感受,多數督策謀當中,甄隨是最大的缺點,我等抱起團來,必定比那蠻子要強很多啦。
因此王堂請令,郭默當即首肯,但接著就說了:“若王將軍率‘蓬山左營’全數去,一則恐怕道狹難容雄師,二則我軍分而力弱,往攻胡壘,便少勝算……”
周晉心心念念複奪夏陽城,既報此前一箭之仇,也能夠將功折罪。但他曉得,自家就剩下了幾百步兵,即便個個都是天生力士,恐怕也拿不回夏陽城來。獨一的能夠性,是先埋冇在山地當中,比及郃陽城下大戰發作,再驀地間凸起平野,堵截胡軍夏陽與郃陽之間的運道。倘若機會掌控得好,操縱恰當,很有能夠管束夏陽和山口堡壘的胡兵,不使聲援郃陽城下;更進一步,若能在胡軍北退之時,搶先篡奪夏陽渡口,斷厥後路,就大有機遇將劉粲一舉成擒哪!
顛末幾次參議,終究決定,一等郃陽城下烽煙燃起,雄師便出頻陽,直向東行,此中王堂率“蓬山左營”行進在全軍之北,半途轉向,往攻龍亭。一旦龍亭克陷,他便將全營之半——兩千人擺佈——進入山地,繞向夏陽四周;餘眾仍然南下,暫歸郭默統領,合擊胡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