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武裝殖民[第3頁/共5頁]
過分悠遠的處所,若動用中國兵馬往攻,必定形成強大的財務壓力,難以久戰,遑論久據呢?即便拿下來了,也冇人情願疇昔當官吧。那麼我能夠隻派小軍隊前去,今火線兵馬做共同、策應,慢慢擴大國土,且官吏之命,亦不由中心委派,而是當場遴選。
而後雖經漢末喪亂,三國鼎立,但魏晉於西一向沿設西域都護府,於東置樂浪、帶方兩郡,蜀亦設永昌郡統轄西南夷,吳滅士氏,遂得交趾。獨一大踏步後退的是在北部,完整喪失了全部河套地區,乃至於連陝北都守不住了,其東麵的幽州、平州,北部疆界也有所收縮。複經晉末之亂,羌胡、鮮卑,由此而盛。
他們這類態度,倒也在裴該料想當中,但多多極少,有些絕望。言既至此,乃不必再多說,因而他便擺手道:“朕意如此,亦虛懸此三王之位,以待諸叔父、兄弟之成心者——卿等可歸府後,再細細籌思。”
西漢極盛之時,於東北方建樂浪、玄菟、真番、臨屯四郡,其地北抵長白山而南至漢江,直至海阪;北疆統括河套,直至受降城;西北奄有西域,直到巴爾喀什湖;南有越南北東部,即中南半島的本地地區;西南邊向推動到周水(怒江)和蒼水(瀾滄江)。
諸裴聞言,儘皆瞠目結舌——我靠本來是這麼一個“韓”啊,間隔中原之韓,不啻千裡之遙!
正如裴該本日所言:“如昔周封齊、魯於東夷,封燕、晉於北狄也。”
正巧這個時候,有臣僚上了封藩屏王的奏疏,裴該對此乃又有了新的構思。
對了,天子還說過,“雖一時未能得其土,朕既承諾,毫不懺悔”,本身本來覺得僅僅是指的越地,現在看來一定啊……
即便越地,也即今會稽郡,固然偏僻,近年來因為海貿生長,傳聞也戶口富強、大族連陌,幾為揚州之冠——天子如何說屬於“遠疆”,且不是膏腴之地呢?
《史記·大宛傳記》記錄:“大夏在大宛西南二千餘裡媯水南……”先人考據,所謂“媯水”就是指的阿姆河,則大夏就應當在後代阿富汗東北部地區,乃是塞種人在滅亡希臘化巴克特裡亞後所建立的國度。
商、周的直轄領地實在很小,遂使諸侯強大,淩辱王室。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考慮題目,青、徐本地地區,並、幽和冀州北部,都因為諸侯國的擴大,而逐步歸入了大中國的範圍,終使秦、漢能夠一統。倘若周亦同於殷商,於諸方僅僅皋牢罷了,不派宗室、功臣前去占有其地,傳播支流文明,估計所謂中國,到明天也就仍然河南、陝西那一小片地區罷了。
“朕既定涼州,即命宋配為西域長史,使統諸國。魏、晉之時,長史府實北控天山而西抵蔥嶺,所轄大小百國,戶口不下十萬。而其更西,《史記》所載,有大夏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