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兄不友而弟不恭[第4頁/共5頁]
誰想奏上,天子不置可否,即下尚書,而裴嶷實掌尚書,一概采納。
裴通沉吟道:“則以天子之明,亦知此事多數為王貢所為……”
裴詵斜睨裴通,冒充輕歎一聲,說:“所謂禍福非由天,皆人所自取——賢弟前日請封韓王,為何不先與阿爺和為兄商討啊?”
裴通拱手受教。就聽裴詵持續說道:“隻是海上常有不測之風波,即便舟大不至於顛覆,若過於靠近舟舷,亦恐出錯落水,但落水,再無幸理,且骸骨難尋——賢弟千萬謹慎啊!”
就此有很多中層官吏自作聰明,四周彙集梁芳、朱飛等人的惡跡,上奏朝廷,要求嚴懲。在他們想來,裴丕裴盛功乃是天子本家,不幸遇害,天子豈有不想報仇的事理啊?此前是忙著禪代,既不宜逼迫司馬鄴過火,又不便將此事鬨得沸沸揚揚,才被迫揪和濟出來頂罪;現在灰塵落定,華已代晉,則若能給天子以藉口肅除梁、朱,天子必喜。天子若喜,則上奏彈劾梁、朱的我等,不就有簡在聖心之望了嗎?
裴嶷是東裴,對於弄死一個西裴子侄,換了天子受禪的良機,他必定冇甚麼心機承擔。大兄固然同出西裴,但我們這一支最年長的畢竟是裴丕的親兄裴軫,且阿爺寶愛裴軫兄弟,貌似更在他幾個親兒子之上……以本身對大兄的體味,弄死裴丕以弱裴軫兄弟之勢,這事兒一定乾不出來。
裴通雙目低垂,沉默不語。
“特彆一國之相,末節不究,而大節不能有虧。王貢昔從陶公而叛,賢弟自發得比陶公如何,能夠把握之麼?王貢如鴆毒,持之可害人,然亦汙手,若不慎食之,一樣會死。愚兄覺得,當代唯天子可馭王貢,然亦不使其入堂拜相,況乎賢弟,豈能任其為國相呢?”
因而便將當日本身入洛後,所見所聞,重新至尾,備細無遺地向裴通描述了一遍——王貢究竟有罪無罪,你本身判定吧,還需求甚麼證據嗎?
裴詵見此前數言,貌似並未能壓服裴通,便更靠近一些,抬高聲音說道:“王貢無德,世人皆知,即朝臣中,恨彼者不在少數,若由彼隨賢弟就藩,則怨謗將及於賢弟,豈可不慎啊?
真要按你這麼說,天子就是但願我先把王貢給領得遠遠的,然後纔好找機遇清算他吧?則我若前日不上奏還則罷了,既已上奏,且天子亦允,是斷不肯讓我再等閒撤消任命的——那王貢遲早要拉我墊背啊,如何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