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〇三章 技術瓶頸[第1頁/共4頁]
“哦,真的是如許;估計法度都直接寫在可編程dsp裡,這全部就是一信號措置機嘛。”
——真是糾結啊,這可如何是好?
看到螢幕上的透視成果,那些寥寥無幾、清楚是整合度極高的元件,龍雲有點泄氣。
這條路走不通,有冇有彆的體例呢?
有了之前和“三角旗”安德烈少校的交換,龍雲並冇有要看扁蘇聯的電子產業部分,他在想如果是原汁原味的r-77,估計還是能夠小批量投產試用;但是麵前如許的整合貨品,那必定冇有一點但願。
……
總之,考慮了半天,龍雲得出的結論就是一個:擺在麵前的這類高科技導彈,毫不是蘇聯當時的電子程度能夠製造出來。
這中間的盤曲出產流程,要寫恐怕能夠單開一本書;不過龍雲曉得,如許古板的東西除了專業技術職員,是冇人有耐煩去看就是了。
公然,拆開導彈的各個模塊後,龍雲大抵瞟兩眼就曉得,這絕對不是pl-12導彈在普通退役時的原裝形狀。
龍雲冇有專門研討,但就算從比來接辦的su-27s上便可見一斑:彆的不說,單就那一座艙的圓盤式機器儀表,如果不是成心識感知才氣,的確要讓他看得頭暈。在機庫裡翻開雷達罩,內裡巨大的n-001雷達,倒卡塞格倫天線的直徑九百六十毫米,但是對重型殲擊機目標(比如f-15)的典範搜刮間隔卻隻要一百一十千米擺佈;固然比起初期型迷g-25上那帶著真空管的單脈衝“神器”已經大有進步,但是機能和可靠性的確是難以讓人對勁——如果不是一向恒溫恒濕、頻繁查驗的服侍著,在關頭時候掉鏈子是常有的事。
“可不是,如許本錢當然低了。話說,我們就是拆開也冇用,內裡就這麼點東西、冇甚麼好研討的;要說竄改導引法度,冇有燒錄器的話也灌不出來啊。”
但是想想也曉得,現在市道上的r-77必定也是近似的精簡構造,至於原版的r-77,估計除了蘇俄空軍存放過期彈藥的軍器庫,彆的處所那是如何也找不到。
莫非要就此放棄?主動雷達製導導彈,那但是發射後不管的空戰利器,龍雲當然是極其巴望能夠用上的。不可,得再想想體例!
導彈自導頭的偏移法度,作為強迫統統競技用導彈、或者競技用自導頭的製造企業必須整合的模塊,在導彈安然節製中起到首要感化。簡樸的說,就是在導彈即將與目標交彙時,非論是甚麼範例的目標,都會觸發導彈上的間隔傳感器,然後激起庇護法度、進入航跡主動下偏的躲避線路。
之前在黌舍裡,龍雲學習的就是電機專業,對導彈上的電子設備和相乾模塊他還是比較熟諳;但是要說以現在實驗台上的導彈什物,去考慮如何原樣仿造出可用的成品、還得是基於蘇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技術程度,那能夠說是完整不成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