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華團民主訴求[第2頁/共5頁]
麵對這類情勢,馬華公會總會長林良實也於12月15日建議工委會刪除或收回《訴求》中所謂“敏感項目”。
工委會做出上述讓步除了情勢所迫外,考慮首要有三點:第一,當時的族群衝突是決計被製造出來的,不是當前社會的首要衝突。是以不該讓種族主義者轉移視野的目標得逞。第二,在當時的政治情勢下,種族主義者絕對有才氣製造動亂。第三,應爭奪巫統內部比較暖和的開通人士,打擊極度種族主義分子。
我國各宗教在傳播、生長、享用官方資本以及媒體的報導方麵,應獲得公允的對待。
1999年,馬來西亞迎來了第十屆大選,海內的政治氛圍在選戰的動員下突然稠密了起來。對於早在20世紀80年代已決計直接涉足政壇的華人社團而言,此次大選為他們鞭策海內的民主政治,保衛人權,保護華裔族群應當享有的權力,又帶來了新的但願。1999年6月18日、24日,由雪蘭莪中華大會堂(雪華堂)所屬的民權委員會持續調集了兩次“華團與政黨對話”的籌辦會。與會的華人社團除雪華堂外,另有董教總以及其他華團的首要賣力人。7月21日,在訴求工委會正式建立後的第一次集會上,馬來西亞華校董事會總會主席郭全強被推舉為工委會主席,秘書為雪華堂民權委員會主席謝春榮,秘書處設在董總。恰是在此次工委會上,決定把“華團與政黨對話”的主題,改成“馬來西亞華人社團大選訴求”,並以書麵文獻的情勢直接提出本身的政治主張和要求。29日,工委會決定廣邀天下具有代表性華團參與,以增加其代表性與影響力。8月11日,工委會第四次集會上,《馬來西亞華人社團大選訴求》終稿被正式敲定,同時獲得1 1個社團簽訂。16日,工委會召開訊息公佈會,正式向天下公開了訴求內容,同時展開天下性的聯署活動。通過工委會的儘力,到大選前夕,天下已共有2098個大小華團聯署。但值得重視的是,馬來西亞的兩個最大或最有影響的天下性社團華總(馬來西亞中華大會堂總會)和商聯會(馬來西亞中華工商結合會)未予簽訂,但是,華總的青年團卻簽訂並表示了認同,這一征象透露了華團內部的態度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