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簡史[第4頁/共6頁]

二戰後,英國人捲土重來,決定在馬來半島實施一種新的統治,以加快其政治一體化。1945年10月10日,英議會提交了一份白皮書,發起將包含滿剌加和檳榔嶼(新加坡除外,仍為英國直屬殖民地)在內的馬來亞統統各州結合為一個實體,即馬來亞聯邦(theUnion)。1946年1月,馬來亞聯邦和談獲得通過,4月1日,聯邦正式宣佈建立。因為英國的這一做法威脅到了各州統治者的好處,而在給華人國籍方麵也與馬來人有很大分歧,以是,遭到了馬來人的全麵抵抗,乃至不得不於當年7月宣佈將這一決定撤消。但是,這一政治經曆卻加快了馬來民族主義與華群眾族主義的生長,加快了馬來亞政黨政治加族群政治的過程,特彆奠定了影響至今的根基的政黨佈局,這就是三大族群政黨的建立:代表馬來族群的馬來人國度同一構造(巫統:UMNO,建立於1946年5月)、代表華裔族群的馬來亞華人公會(馬華/MCA,建立於1949年)以及代表印裔族群的馬來亞印度百姓大會(MIC,建立於1946年)。

1、滿刺加蘇丹國馬來西亞的當代住民中,現知最早呈現的是馬來半島的原始馬來人( OrangAsli)、砂拉越的本南人(Penam)和沙巴的倫前人( Rungus)等,時候傳聞能夠上溯到5 000多年前。中國自秦漢建立同一帝國以來,政治影響逐步涉及馬來群島一帶,天然也包含與亞洲大陸交界的馬來半島,並與其土著政治權勢建立了各種聯絡。汗青上,馬來半島的諸土著個人,從未在半島範圍內建立過同一的國度,乃至號稱最巨大的國度如滿剌加蘇丹國也未能做到這一點。但是,他們卻締造了本身的包含政治軌製在內的文明體係,一些要素乃至被當今馬來西亞當作政治遺產而擔當下來。特彆是滿剌加蘇丹國的建立和生長,被以為具有劃期間的意義。

不過,另一方麵,隨後而來的獨立鬥爭,卻也奠定了馬來亞及厥後馬來西亞的族群合作的根本和傳統。1957年8月31日,馬來亞正式宣佈從英國殖民統治下獲得獨立(仍作為英聯邦成員之一),就是包含三大族群在內的馬來亞各族群眾共同鬥爭的成果,而以華報酬主的抗英鬥爭所作的進獻是不能消逝的。

馬來西亞建國後,實施了議會民主製,同時,也像本來的宗主國英國一樣,儲存了馬來國王作為國度主權意味。在迄今為止的政治實際中,巫統因為具有占多數的馬來族群這一選民根本,得以把持馬來西亞政壇,如許,除了國度元首( the Yang di-PertuanAgong)來自馬來蘇丹以外,內閣輔弼一職亦耐久從代表馬來族群的巫統當選任,再加上憲法對馬來人特權的保障,以及保護和擴大土著好處的新經濟政策的實施(20世紀70、80年代),確保國度認識形狀同一的國度原則(Rukun Negara/1971年8月31日宣佈,其五大原則是:信奉彼蒼、忠於君國、保護憲法、尊崇法治、培養德行)的建立,另有以伊斯蘭教為國教,以馬來語為國語等,都充分奠定了馬來族群在海內政治、經濟、社會、文明等各方麵的優勝職位,當然,因為國度亦努力於保護海內各民族連合,尊敬其他宗教信奉,非馬來族群的各方麵好處也獲得了相稱的實現,同時,社會的進步和國度的生長,也使各族群群眾都分享到了應有的繁華。1991年,前輔弼馬哈迪宣佈2020年讓馬來西亞進入發財國度的願景,固然目前看來實在現還麵對著很多困難,但是,馬來西亞在東南亞還是一個有著極大生長潛力的國度這一點還是眾所公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