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都市娛樂 - 馬來西亞的馬來人與華人及其關係研究 - 第一節 “五一三”事件發生之背景

第一節 “五一三”事件發生之背景[第1頁/共14頁]

通過爭奪,百姓型漢文小學和獨立中學固然得以持續以華語為首要講授媒介語,但其畢業生在社會前程上卻碰到了嚴峻刁難。早在《1957年教誨法律》在立法議會審議時,教誨部長就解釋道,測驗將分為“公家測驗”和“進級測驗”兩種,前者為當局構造辦事資格測驗,隻以官方語文(馬來文或英文)出題及招考。1956年11月,結合邦當局向統統漢文中學發函,要求統統黌舍須為門生籌辦報考當局主理的初級文憑(ICE)和結合邦教誨文憑(FMC,後易名為MCE)兩個階段的測驗。1957年2月24日,董教總和馬華中心教誨委員會召開天下教誨個人代表大會,決定委任一個15人委員會,受權與當局談判。當時還產生了讀中文卻被要求考英文的華校門生複課事件。此時,教誨部長才正式廓清,當局主理的1956年LCE測驗實為英校而設,並同意為華校生伶仃創辦初中(1961年被打消)和高中會考(獨立後改成高中離校文憑.1963年被打消),不過同時又誇大,該兩項會考與LCE和FMC不具劃一職位。《1960年達立陳述書》再次建議:為了連合各族群眾,中學的統統大眾測驗,隻能以國語或官方語文的英語出題。

第一,漢文中學改製風波。

1957年,馬來亞已有華人小學1333所,西席8521名,門生342 194名;華人中學60所,西席1060名,門生49536名;早在1951年,新、馬兩地華人就已萌發了建立“馬華大學”的設法,終究,南洋大學於1956年3月在新加坡得以宣勝利立。

在20世紀50年代,華校尚招收有大量超齡生。漢文中學接管改製後,頓時帶來的嚴峻題目之一,就是這多量超齡生將被推出校門,必將為社會形成極大的壓力。這是因為,按照漢文中學改製前提之一,即“遵循部長所規定之學齡法例計算,凡超齡之兒童各級不得收留,或予以留級;惟法例所準予者,則例外”。彆的,因為當時小學升中學測驗(1965年該項測驗被拔除,小門生畢業後能夠直接升人中學),每年要淘汰約莫70%的門生。這兩種環境反而為獨立中學的持續存在和生長締造了前提。除了未接管改製的漢文中學外,接管改製的華校同時也兼辦獨立班,亦稱“獨立中學”,專門招收被推出校門的超齡生。以是,改製後的最後幾年,獨立中學在生源方麵亦曾有過幾年“好景”。固然如此,當局儘管改製,而不吝捐軀多量超齡生的不負任務態度,明顯會減輕華裔族群對其改製企圖的思疑態度。

1952年2月,Templer將軍出任馬來亞結合邦最高專員,英國當局在給他的指令中講道:“實現同一的馬來亞國度的抱負,不能捐軀任何族群的傳統文明微風俗,但是,在這個抱負完整實現前,應當鼓勵和幫忙馬來人在這個國度的經濟餬口中闡揚全麵的感化,如許才氣令當前的經濟不平衡有所竄改。”到英國殖民統治結束前,在經濟上讓馬來人闡揚感化的儘力已經開端了:1950年景立的農業產業生長局(the Rural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Authority,15年後重組為地盤信任委員會/the manahRakyat-MARA),其下設有技術研討所(the Institute ofTechnology,1954),後改成工貿易與職業研討所(the Institute forBusiness and Professional Studies,1960);1952年景立了聯邦農業市場局( the Federal AgriculturalMarketing Authority),以改良農產品市場,讓農產品能獲得公允公道的代價;1956年景立了聯邦地盤開辟局(the Federal Land Development Authority),賣力地盤開辟和安設工程,主如果為馬來人開墾高產橡膠和油棕園(達1600至2000公頃),並安設他們來此耕作。英國殖民當局對於馬來人的最大幫忙,莫過於獨立前主持製定的那部令土著人享有政治安排職位和族群特權的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