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都市娛樂 - 馬來西亞的馬來人與華人及其關係研究 - 第一節 “五一三”事件發生之背景

第一節 “五一三”事件發生之背景[第4頁/共14頁]

獨立後聯盟當局固然在經濟題目上麵對著來自馬來人方麵的族群公允題目的壓力,但是,仍舊像殖民地期間一樣,在優先安排經濟生長方麵,以經濟增加為最首要的目標。在為此而製定的馬來亞第1、二個五年打算(1956-1965)和馬來西亞第一個五年打算(1966-1970)中,固然其建立的首要目標除經濟增加外,另有消弭族群間的經濟不公允,以及供應更多的失業機遇等,但是,“經濟增加目標仍舊獲得最大的存眷,因為人們以為這是實現其他兩大目標的關頭。並且,這一經濟增加目標,又首要地落在了出口經濟範疇,詳細而言,就是錫、橡膠、油棕等首要傳統產品出口經濟範疇,如以1960年為例,這些根基商品占總出口量的80%以上,此中,橡膠占比重最大,為55.5%,其次是錫,為14%,木料5.4%,石油4%,以及棕油1.7%。

迄今為止,在以馬來報酬主構成的反對黨中,常常對巫統構成某種威脅的是“泛馬來西亞伊斯蘭黨”( Parti Islaysia,馬來西亞華人稱之為“回教黨”)。該黨原是巫統上麵的一個協會——“泛馬來亞伊斯蘭協會”(the All-micAssociation),1955年結合邦議會部分推舉前成為獨立黨,並改成現名(當時稱“泛馬來伊斯蘭黨”,Parti Islayu)。

值得重視的是,在1969年馬來西亞大選前的競選活動中,上述各反對黨都不約而同地把聯盟黨視為首要的合作敵手,是以也構成了本身的競選聯盟(主如果以華報酬根本的反對黨),恰是這一安排,厥後證明,春聯盟黨以往競選中的上風職位構成了極大的威脅。與此同時,競選中不管是聯盟黨方麵,還是反對黨方麵,其狠惡比武的核心之一,就是馬來西亞麵對的各式百般的族群題目,使得一些敏感題目如馬來人的特權及其相對掉隊的經濟社會狀況,以及華人的漢文教誨題目等,都成了政治家們大肆炒作的話題,這使得馬來人與華人間耐久積存的不滿情感變得更加乖戾。“因為反對黨和聯盟黨都毫無顧忌地、毫不賣力地把‘種族欺侮’扔來擲去,其成果是種族牴觸彷彿已到了幾近冇法製止的境地。”

1963年,Dato Zainal Abidin bin Haji Abas被選為黨主席。因為該黨在1964年推舉中表示很不快意,林蒼佑在民主結合黨(已閉幕)原有成員根本上,結合原勞工黨人士、職業人士和學術界人士於1968年組建了“馬來西亞民政活動”(簡稱“民政黨”:Gerakan Rakyat ysian People's Movement),該黨的首要特性是對馬來西亞的族群政治持反對態度,並且努力於以華裔為根本的政黨間的結合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