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科幻末世 - 猛龍過江1 - 外篇 道教中的各種氣功功法

外篇 道教中的各種氣功功法[第2頁/共3頁]

2、煉氣類。

此類體例源出老莊,從調心動手,以空謙虛念、令符合於虛無之道為修習之要,有守道、守神、守1、心齋、定觀、澄心、觀心、坐忘、煉神還虛、煉神合道等項目。

大抵出於魏晉意的《西升經》,承老莊之說,貴養神而賦養形,闡述了以平靜自心、收心離境、冥思絕虛為要的“養神”、“守一”、“思道”、“守神”之道。該經《身心章》雲:“常以虛為身,亦以有為心,此二者同謂之無身之身,偶然之心,可謂守神”。“守神”原出《莊子·決計》、《齋戒籙》等道書中還以《莊子》中的“心齋”為玄門徒所修的齋法之一。“心齋”以除嗜慾、絕思慮為要,符籙道派把這類工夫作為祈神、齋醮之前的需求籌辦事情。

大蓋唐朝所出的《三論元旨》,依“重玄”哲學,分煉神入定的了階次為“攝心歸一”(安寧)、“悲觀忘一”(滅定)、“悟心真一”(泰定)三階。初以一念攝萬念,“內靜觀心,澄彼紛葩,歸乎寂泊”,若心念浮燥難收,用“放心遠觀”之法,縱心遠觀四方無極天下,至無可觀處,然後攝歸,重新至足,觀身材子虛無常。又可心依氣味而觀,或“怡神罷了,精照一源”,由此達寂定不動。次“忘心遣觀”,連寂定的心念也耗費,使形同槁木,心若死灰,境智雙忘,謂之“悲觀忘一”。次由忘一而達真一,心與道合,因忘而明,因明而達,“悟心真一”,達《莊子》所雲“宇泰定則發天光”的最高境地。《坐忘論》等還把修習者心身隨工夫漸進而生的效應,總結為“五時七候”,五時,指心由動多靜少、靜少動多、動靜相半、靜多動少,漸次達一貫純靜,有事無事,觸亦不動的“真定”。由此升入七候,身材漸生竄改,由宿疾皆消、身輕心暢,進而返老還童、心悅神安,乃至“延壽千歲”,成為神仙、神人、至人。

宋朝以來,玄門煉神之道進一步與禪宗之禪融會,倡導明心見性,被稱為內丹中的“上品丹法”、“最上一乘頓法”。首發

多少入出的佩服法,以調息令多入少出為要。如《太清調氣經》雲:“鼻長引氣,口滿即咽,然後一吐,須少,每引須多。”《上清司命茅真君修行指迷訣》體例為入五吐一。《太清五老口傳佩服法》為息入後閉停少時,呼時三分氣中出二分,留一分,亦住少時,又有“三五七九氣法”等,皆屬此類。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