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經典佳句30則[第1頁/共3頁]
14、寒之於衣,不待輕暖;饑之於食,不待甘旨;溫飽至身,不顧廉恥。《漢書・食貨誌》
11、順德者昌,逆德者亡。《漢書・高帝紀上》
譯文:朝廷裡的人本身行事都不正,如何要責備國的人行動端方呢?
譯文:天曉得、地曉得、我曉得、你曉得,如何能說冇人曉得呢?
~~~~~~
握一份曉得,走過塵凡喧嘩,
譯文:明智的人在傷害還冇構成時就能預感到,聰明的人在災害還未產生時就會有所發覺。
譯文:有長遠籌算的人不該為麵前的一點牢騷而擔憂,做大事的人不必顧及一些纖細瑣事。
日出日落,花著花謝。
典範一詞在古是指“經”和“典”。普通來講,“經”主如果南宋今後構成的“十三經”。是科舉測驗的根本內容。如果說經籍用於立論,史乘則是停止左證,供應思路。也恰是史學前驅司馬遷所說“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用處。那麼,接下來一同讀讀史乘裡的名句吧。
一起清唱,輕拈多少淡雅,
譯文:有了錯誤,而不改過,這才叫錯誤。
譯文:先反擊就能禮服仇敵,隨後應戰隻會被節製
3、為國之道,食不如信。立人之要,先質後文。《宋書・江夷傳》
1、義感君子,利動小人。《晉書・符登傳》
7、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後漢書・楊震傳》
12、農,天下之大本,民所恃以生也。《漢書・文帝紀》
譯文:揹著木料去救火,揚起沸水來止沸,用殘暴來代替殘暴,與本來的混亂同出一轍,厥結果之嚴峻是很難測的,如許下去,繼前朝而為君的,給後代另有甚麼可顯現的呢?
譯文:管理國度的事理是給民以食品不如給民以信義,做人起首要講誠信,才氣夠飾之以文。
譯文:(人生一世,不過是在尋求名利),天下熙熙,都是為利而來;天下攘攘,都是為利而往。
掬一捧花香,給心沁入明麗。
譯文:當官的人應當廉潔公道,對峙本身的操守,不要因為貪財而喪身敗家。
譯文:農業是天下的底子,是百姓賴以儲存的衣食來源。
15、先發製人,後發製於人。《漢書・項籍傳》
8、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漢書・董仲舒傳》
光陰,周而複始,一如往昔,
26、馨南山之竹,書罪無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儘。《舊唐書・李密傳》
16、明者見危於無形,智者見禍於未萌。《三國誌・魏書二十八・鐘會傳》
24、聚如丘山,散如風雨,迅如雷電,捷如鷹鶻。《元史・郝經傳》
譯文:君子在社會上安身成名,固然需求涵養的操行有很多方麵,但隻要誠和孝纔是最首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