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儘心上[第1頁/共4頁]
孟子曰:“君子之於物也,愛之而弗仁;於民也,仁之而弗親。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
孟子曰:“仲子,不義與之齊國而弗受,人皆信之,是舍簞食豆羹之義也。
孟子曰:“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子莫執中。執中為近之。執中無權,猶執一也。所惡執一者,為其賊道也,舉一而廢百也。”
孟子曰:“雞鳴而起,孜孜為善者,舜之徒也;雞鳴而起,孜孜為利者,蹠之徒也。欲知舜與蹠之分,無他,利與善之間也。”
孟子自範之齊,瞥見齊王之子,喟然歎曰:“居移氣,養移體,大哉居乎!夫非儘人之子與?”孟子曰:“王子宮室、車馬、衣服多與人同,而王子若彼者,其居使之然也。況居天下之廣居者乎?魯君之宋,呼於垤澤之門。守者曰:‘此非吾君也,何其聲之似我君也?’此無他,居類似也。”
孟子曰:“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是求無益於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無益於得也,求在外者也。”
孟子曰:“有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
曰:“何如此能夠囂囂矣?”曰:“尊德樂義,則能夠囂囂矣。故士窮不失義,達不離道。窮不失義,故士得己焉;達不離道,故民不絕望焉。古之人,得誌,澤加於民;不得誌,脩身見於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孟子曰:“堯、舜,性之也;湯、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久假而不歸,惡知其非有也。”
孟子曰:“儘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以是事天也。殀壽不二,脩身以俟之,以是立命也。”
孟子曰:“舜之居深山當中,與木石居,與鹿豕遊。其以是異於深山之野人者幾希。及其聞一善言,見一善行,若決江河,沛然莫之能禦也。”
孟子曰:“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端,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誨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孟子曰:“人不成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
孟子曰:“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則為容悅者也。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為悅者也。有天民者,達可行於天下而後行之者也。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
孟子曰:“行之而不著焉,習矣而不察焉,畢生由之而不知其道者,眾也。”
孟子曰:“人之有德慧術知者,恒存乎疢疾。獨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慮患也深,故達。”
孟子曰:“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無道,以身殉道。未聞以道殉乎人者也。”
孟子曰:“霸者之民驩虞如也,王者之民皞皞如也。殺之而不怨,利之而不庸,民日遷善而不知為之者。夫君子所過者化,所存者神,高低與六條約流,豈曰小補之哉?”孟子曰:“仁言不如仁聲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愛之。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