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儘心上[第2頁/共4頁]
曰:“何如此能夠囂囂矣?”曰:“尊德樂義,則能夠囂囂矣。故士窮不失義,達不離道。窮不失義,故士得己焉;達不離道,故民不絕望焉。古之人,得誌,澤加於民;不得誌,脩身見於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公孫醜曰:“伊尹曰:‘予不狎於不順,放太甲於桐,民大悅。太甲賢,又反之,民大悅。’賢者之為人臣也,其君不賢,則固可放與?”孟子曰:“有伊尹之誌則可,無伊尹之誌則篡也。”
孟子曰:“恥之於人大矣。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孟子曰:“古之賢王好善而忘勢。古之賢士何獨不然?樂其道而忘人之勢,故王公不致敬儘禮,則不得亟見之。見且由不得亟,而況得而臣之乎?”孟子謂宋句踐曰:“子好遊乎?吾語子遊。人知之亦囂囂;人不知亦囂囂。”
孟子曰:“人不成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
孟子曰:“儘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以是事天也。殀壽不二,脩身以俟之,以是立命也。”
孟子曰:“霸者之民驩虞如也,王者之民皞皞如也。殺之而不怨,利之而不庸,民日遷善而不知為之者。夫君子所過者化,所存者神,高低與六條約流,豈曰小補之哉?”孟子曰:“仁言不如仁聲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愛之。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氣。”
孟子曰:“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端,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誨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孟子曰:“仲子,不義與之齊國而弗受,人皆信之,是舍簞食豆羹之義也。
“但是舜如之何?”曰:“舜視棄天下猶棄敝蹝也。竊負而逃,遵海濱而處,畢生然,樂而忘天下。”
孟子曰:“食而弗愛,豕交之也;愛而不敬,獸畜之也。恭敬者,幣之未將者也。恭敬而無實,君子不成虛拘。”
孟子曰:“萬物皆備於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強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孟子曰:“莫非命也,順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牆之下。儘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孟子曰:“知者無不知也,當務之為急;仁者無不愛也,急親賢之為務。堯、舜之知而不遍物,急先務也;堯、舜之仁不遍愛人,急親賢也。不能三年之喪,而緦、小功之察;放飯流歠,而問無齒決,是之謂不知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