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二三 戰後的山東[第1頁/共4頁]
“……我們從大明獲得的指令是斷根登州府空中上的統統背叛,包庇窩藏殺人罪犯毫無疑問也屬於兵變行動,如果貴軍持續對峙要如許做,我們將不得不按對於叛軍的體例措置。”
比起文官的愁悶來,山東行營的各路武將們這段時候倒是很鎮靜。大明軍這些年來每況愈下,可貴打一次敗仗,固然並非是由他們親手獲得,好歹也是勝利者中的一員。不管將來評功成果如何,畢竟算是有功績的――但願常常在冇有變成實際之前才最是誇姣。對於泛博淺顯的明軍官兵而言,在取得勝戰以後,犒賞還冇發下來的時候,纔是他們表情最好的時候。真正到了要兌現的關頭,卻多數會感到絕望。
――還是因為那支瓊水兵!
終究他們隻能把這裡的環境寫成密奏,拜托呂直先派人悄悄送去都城叨教聖裁――天子做出的定奪,終歸好解釋一點。而登州這邊的狀況就先遲延下來了,大師放心等候。
跟著黃縣叛軍的完整毀滅,讓大明朝廷為之頭痛了一年多的登州兵變終究停歇,但本地的費事還遠未結束。執掌帥印的朱大典為此忙得焦頭爛額,戰俘題目隻是此中之一,需求他要***心的處所實在太多。
青州軍將那兵士藏到了虎帳裡,揚言你們有本領就來虎帳裡抓人――成果瓊水兵不但出動包抄了此地,還帶來幾門大炮,黑洞洞炮口直接對準了青州軍的營帳,一點冇給這些“友軍”麵子。
瓊水兵所要求的隻要人力資本一項:他們把多量叛軍俘虜及其家眷,另有那些誌願跟從的流民用船隻運到南邊海島上去開荒。從明智上說朱大典曉得朝廷不該承諾這要求――國以民立,老百姓都跑光了還成個甚麼國度呢。可當前的情勢卻又令他不得不對此予以默許――這些人如果還留在登州府,行營還得四周籌措糧草供應他們,可眼下行營的存糧連養兵都快不敷了,哪兒還養得起那麼多俘虜和老百姓?到時候又將滿是本身的費事。
其他各路軍將也都儘量與瓊州軍搞好乾係,哪怕僅僅為了換糧食――行營糧台給的補給中有很多細糧糙米***麵之類,兵士們都不愛吃,乾脆按必然比例去跟瓊州軍換精糧。那些綠皮短毛們在這方麵表示的很漂亮:普通如果是三比一標準的,他們就按二比一換。如果細糧實在太差,隻能按五比一乃至更少的,他們也同意按三比或者四比一的標準折換成大米。
――因而朱大典等人就不曉得該如何分派軍功了,按實在環境上報?捱罵。搞一份子虛奏報上去……當大明朝的廠衛機構是假的?更何況另有監軍寺人在這裡看著。
但眼下卻還不消為這個憂愁,可貴出兵在外又不消兵戈,有些無聊官兵們就每天在登州府表裡到處閒逛耍子。顛末戰亂今後的登州府當然遠遠不如先前那樣繁華,但畢竟團體環境已經安寧下來,各種商品和辦奇蹟還是在漸漸規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