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玄幻奇幻 - 閩南童年 - 11、刻紙人

11、刻紙人[第2頁/共3頁]

固然水滸刻紙人物邃密新鮮,但仿刻的體例卻極其簡練,先向彆人借一“仙”人物,然後壓上一張比較有韌性的白紙,再拿鉛筆均密地斜塗,如許刻紙人物的本相就在凹凸之間照實地閃現了出來,當時被稱之為“度”(閩南話,帶有“透過”的含義),現在的觀點大抵為“盜版”了。然後用刻刀,五花八門的刻刀,把“度”得的人物圖象一刀刀當真地刻下來。更有勝者,把“度”得人物圖的白紙再襯上彩紙,就刻出了和店家一樣的玩意來了,當然兩紙同刻,難度要大很多,刻刀也要求鋒利非常,我當時指頭不時被刻刀所傷,但粘上膠布就持續再戰。我還喜好把紙壓在鐵皮的鉛筆盒上刻,如許結果特彆好,但一個鉛筆盒麵天然也是傷痕累累了。彩紙也是有講究的,比如“花和尚魯智”深宜用玄色紙,而“一丈青扈三娘”就用上紅色紙更加養眼。記得最輕易刻的是“鼓上蚤時遷”,十來刀就把他那賊頭賊腦的形象拿了下來,而難度最大的是“雙槍將董平”,稍有不慎,雙槍就成單槍了,而他身上的盔甲,由一個個“人”字壘疊密佈而成,刻時力度過大或太小,都能夠拉斷紙線而功敗垂成!邃密的刻紙若帖在潔白的玻璃窗上,纖毫畢露,活矯捷現,一紙奇非常常令使作俑者極富成績感。

這項邃密的風俗活動一時候展開得如火如荼,且美滿是小朋友們自導自演無師自通的,足見興趣就是最好的教員,並且非常奇特的是男生沉迷的程度更勝於喜好跳牛皮筋的女生們。當時思明區的教誨局還是相稱開通的,且萌發了因勢利導的行動,構造我地點的“第三學區”每班派一個代表到“定安小學”觀賞工藝廠的工人徒弟演出人物刻紙藝術。我也名譽地前去一看,成果才發明本來我們發明的“盜版”刻法與人家正宗的藝術締造大相庭徑。刻刀就完整分歧,徒弟用刀好象是時鐘裡的鋼發條磨礪出來的頎長刻刀,在厚厚的一疊彩紙上諳練地戳呀,戳呀的,那疊紙在徒弟的部下刀下聽話極了,不一會兒,一疊一樣的人物就脫穎而出,引得在場的小門生們讚歎聲聲!

1963年的六一兒童節,老爸帶我逛中山路,在“工藝美術品商店”(現在樂器店的隔壁)發明瞭有剪紙出售,引發我極大的興趣。店裡另有珠拖鞋、漆線雕、印章、彩塑等等“大人的工藝品”,售價很高,主如果供應華僑的,天然與我們小朋友無涉。但剪紙就分歧了,閩南話裡人物剪紙是以“仙”為計算單位的,“每一仙”售價是5分錢,可謂價廉物美。老爸利落地滿足了我的要求,一下買了“兩仙”:一是嶽雷,一是餘化龍,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