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玄幻奇幻 - 閩南童年 - 56、知青樓

56、知青樓[第1頁/共2頁]

眼下在雙嶺,也有一樣吸引旅客的“雙龍潭遊樂土”,騎馬射箭滑草,歡聲笑語不竭,農家樂,樂農家,不亦樂乎,人們在歡愉之餘無妨回望汗青,世代深居山嶺的閩南邊民恰是從“九十九間大厝”和“知青樓”等一步一步翻山越嶺,穿透“深青古驛”蜿蜒崎嶇的山道,踏踏前行到現在!

在灌口生涯裡最幸運的事情就是看電影,“四人邦”垮台不久,規覆上映的老電影層出不窮,灌口公社電影隊日日出動,在各個大隊巡迴放映,天一黑我們事情隊就解纜,騎著自行車趕往各個放映點,記得看的電影有:《鐵道遊擊隊》、《猛龍沙》、《上甘嶺》、《野火東風鬥古城》等等,也有新電影《金光大道》。有一次看電影回返的路上,趕上兩個廈門市插隊雙嶺裡的女知青,因而一起同業,邊走邊聊,對這裡集合落戶的廈門新知青有了一個大抵的體味。過後,我假公濟私,看望了這坐位於山坡上的“知青樓”,成心偶然地將這裡的新知青與我們插隊閩西的老知青停止了儲存狀況的對比。

那是36年前的事情了,1977年的夏天,當時我在廈門大學外文係食堂當炊事員,正式體例,教工報酬,對比疇昔的閩西知青餬口,再也不必捱餓了,我為此對勁得不得了,固然勞動的強度很大,但每天把肚子填得飽飽的,那但是閩西插隊光陰的朝思暮想,我這小我喜好比低不比高,由此得意其樂。

收集瀏覽,發明有知青拍照家陳廷樞先生所攝一組《知青樓》的寫生,頓覺好生眼熟,作者注瞭然地點是在廈門集美區灌口鎮的雙嶺村,因而我自言自語:“這處所我去過!”

現在在雙嶺村,遠比“知青樓”和那消逝的“山茶園”更有代價的是“九十九間大厝”,它但是集美厚重汗青的一個沉甸甸的篇章,當時我就住在它的邊上,“訪貧問苦”,出出入入,但對這位“500歲的白叟”卻一點感受都冇有,此一時,彼一時啊。汗青彷彿特彆喜好與廈門知青開打趣,當年我們刻苦受難在閩西居住的土樓,現在更成為萬千旅客趨之若鶩的人文景區了!

2013/5/30

很輕易滿足的我在雙嶺的日子過得不錯,但就在這個時候,1977年的初秋,模糊約約傳來高考能夠規複的動靜,很不循分的我開端從雙嶺踏向新的人生轉折……

起首這裡全大隊的知青集合留宿分離各出產隊的體例,在閩西知青中是幾近冇有的,那座知青樓有一個圖書室讓我印象很深,書架上擺放的長篇小說《征途》,紅彤彤有一大摞;其次這裡的知青很大一部分是廈門橡膠廠的職工後代,廠方直接對這裡有定點援助,比如有一家用塑料米擠壓成自行車氣門嘴蓋的小作坊就是橡膠廠直接支撐的,小作坊的員工兩人一班,都是知青;另有雙嶺的一家陰暗的米粉加事情坊,用很原始的體例加工米粉,操縱工也是廈門知青……總之能夠看出這裡的知青儲存狀況比閩西大有改良,應當與“李慶霖函件”產生的影響有必然的乾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