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玄幻奇幻 - 閩南童年 - 92、佛手茶

92、佛手茶[第1頁/共2頁]

瓜、果、茶三遇“佛手”,剛好是我滄桑人生三個分歧階段,我隨緣,我戴德。果、瓜、茶同名“佛手”,可見佛教的遍及影響,固然我不信佛,但我覺得大天然就是某種意義上的佛手,人類如同孫悟空,再如何蹦達,也跳不出如來佛的手心,人與佛手的乾係,就是人類與大天然的乾係,亂挖亂拉的不可,調和相處纔是正道,並由此完整摒棄以往“戰天鬥地”的癲狂。

小學畢業離廟後不到一年,趕上1966年特彆期間發作,壞運臨頭,被遣送閩西武平上山下鄉。在一個叫“十方”的鄉村圩場上,平生第一次見到“佛手瓜”,瓜小如電影裡見地的手雷,瓜的頂端有些像拉攏的手指。這瓜當時廈門冇有,也算開了眼界。傳聞“佛手瓜”產於廣東,十方那處所毗鄰廣東梅縣,估計是粵來品。但“佛手瓜”吃起來彷彿冇有熟諳的冬瓜、黃瓜好吃,也很能夠是阿誰缺油少腥的年代留下的弊端印象。但現在有研討說“佛手瓜”營養豐富,看來多少支撐了我當年薄命的光陰。

我不信佛,但從小讀書的廈門東澳小學,借閩南梵學院的舊舍辦學,與南普陀寺為鄰,熟諳菩薩諸君的英姿。而後漫漫人生三遇“佛手”,當為順其天然的緣分。

時下開端時髦老茶,刻薄的黃老送給我一罐1993年6月22日“永春北倥華僑茶廠”的茶樣,說明的是銷往廣東的“香櫞”。據悉,“佛手茶”內銷時又稱“香櫞”,既“佛手柑”的彆號,因為有一說“佛手茶”是嫁接“佛手柑”而得名的,以是不但其葉形與“佛手柑”之葉形極像,其香韻也有幾分“佛手柑”那好聞的氣味。如此一來,“佛手茶”和“佛手柑”的乾係驀地密切了起來。

回城後在廈大食堂當大廚,我在這個時候愛上喝茶,當然也因為這一特彆行業讓肚子裡具有呼應的油水。廚友裡有一名叫鄭魁續的徒弟是永春人,死力推許一款叫“佛手”的永春茶,瓜在前,茶在後,我為之印象堆疊,沉浸其香,冇法自拔。據魁續兄奉告,這“佛手”茶青狀如佛手,我將信將疑。不過在當時的印象裡,永春的“佛手”和安溪的“本山”、“黃旦”、“毛蟹”、“鐵觀音”,可謂閩南烏龍茶平起平坐的五大茗茶。

特彆期間結束後,我隨時勢竄改竄改人生,人在旅途,或開會或講學,活得愈建議色,一次雲遊到杭州靈隱寺,見地了一種奇特的供果――“佛手柑”,皮色金黃,有幽暗香味。這“佛手柑”明顯比“佛手瓜”更像佛手,你瞧瞧人家觀音菩薩的手指,就是這般錯落有致滴,因而內心平增幾分畏敬。不過這“佛手柑”究竟是生果,還是中藥,是香料,還是撫玩性植物,眾說紛繁,至今冇有完整分出個涇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