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明末之虎 - 第二百六十八章 登州規劃

第二百六十八章 登州規劃[第1頁/共5頁]

而除此以外,因為登州三麵本地,灘塗麵積倒是極多,許秀清等人預算,起碼有12萬畝本地灘塗,能夠斥地成新的鹽田。

全部登州城,在東、南、西、三麵城牆外,皆挖有護城濠,因為全部登州城閃現南高北低之勢,恰好操縱登州城東麵的黃水河和南麵的平暢河,從中引入河水,灌入護地壕中停止添補,使其環城而過。

如許一來,諸如民政部、貿易部、產業部、農牧部、安然部等統管李嘯下轄各地司所的係列部分,紛繁建立。

而全部登州水城,李嘯亦加以大麵積的擴建深挖事情,除了讓現有的海軍船隻都可駐紮外,還進一步拓展了全部水城的範圍,真正實現李嘯所要求的,能停靠上百艘數千料大型船隻的打算。

但是,在李嘯軍已有豐富穩定的財路支出的環境下,如果能自行處理棉布出產的話,對李嘯軍的生長,無疑是一個強大的助力。

而城牆之上,諸如雉堞,女牆,角樓、堡樓、羊馬牆,炮台,射孔等防備辦法,十足按製修建,以包管城牆的防備才氣。

而西南區與東南區,則設為赤鳳營軍兵所用,西南區修建各種諸如修建營房,馬廄,校場,武庫等虎帳修建,而全部東南區,設立儲備兵器庫、盔甲庫、火藥庫及巨型糧倉,以便若萬一有敵軍圍城的話,能夠耐久應戰。

李嘯如許做,是有顛末細心考慮的。

接下來,許秀清持續向李嘯彙報,除了四個衛所外,已調查出,可開辟為耕作糧食的荒地,約為120萬畝,隻不過,因為登州地區多為瘠薄山地,這些將來可新開墾的田土,以中下品格居多。

在明朝晚期,中國便棉布開端脫銷外洋,因為價廉物美而活著界市場上所向披靡。16世紀的萬積年間中國棉布便開端遠銷南洋群島,17世紀初的天啟與崇禎朝,被稱為Cangas的中國棉布,由澳門向南洋的淡馬錫和安南出口。與此同時中國棉布由澳門開往長崎的商船運昔日本。

除了威海衛、成山衛、靖海衛、大嵩衛這登州的首要四大衛所,冇有統計地盤與人丁外,包含登州城在內的,一府六州縣,統共有耕地140萬畝,此中上田20萬畝,中田58萬畝,餘者皆為下田。另據統計,共有人丁26萬人。

要曉得,烽火涉及環球的第二次天下大戰,統共的人丁喪失纔不過5000萬。

有了這座被李嘯改設為軍事重鎮的登州城,李嘯暗想,哪怕清軍入關時,全數向自已這登州城攻來,卻也不敷為懼了。

李嘯心下暗歎,除了登州本身地盤瘠薄,難以扶養太多人丁外,亦能夠想見,當日孔有德的兵變,對登州之地粉碎得有多麼嚴峻,這荒廢的地盤與喪失的人丁,實在大大超乎了李嘯的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