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孤立[第1頁/共4頁]
烽火燃眉,鐵蹄逼近,危急當中,永昌帝所能想到的也隻韓蟄罷了。
永昌帝一旦讓步,氣勢便弱了很多。
殿裡死寂沉悶,永昌帝擰眉掙紮了半天,想不出旁的對策,隻能依從韓蟄。
……
畢竟馮璋之亂、陸秉坤之患,皆是韓蟄一手安定。
又命令剝奪範家爵位,派禁軍連夜出動,查抄範家府邸。
彆說忠正樸直之臣,哪怕是對皇家忠心耿耿的老臣都對天子有微詞,因怕範通殺到都城,繁華繁華難保,還諫言永昌帝下封罪己詔,降落姿勢,請各處節度使勤王。
都城形如危卵,永昌帝雖發了勤王之詔,周遭節度使卻無人呼應。
禁軍撲疇當年,範家高低也是雞飛狗跳。
韓蟄端倪微沉,“都城表裡的情勢,皇上比臣更清楚。節度使尾大不掉,很難調令,範通生亂,要從他手裡接辦雲州軍務,甚為艱钜。要加固邊防,須派熟諳北地景象,又有威望能服眾的將才前去。鄭玄英在北地十數年,曾任雲州守將,又曉得邊疆景象,有報國之心。除了他,彆無挑選。”
永昌帝活了小半輩子,還是頭迴帶病臨朝,操心費心。這會兒頭昏腦漲得短長,實在撐不住,見有了眉目,便放心去安息。
北衙禁軍三萬餘眾,屯兵在皇城以北。
案頭上軍報堆疊,範通起兵令朝堂高低慌亂,劍鋒直指都城,令他坐立不安。南衙老將們都已年老,有本領兵戈的又都在節度使之位擁兵自重,難以征調出兵。雖也有旁的小將,卻不及韓蟄文韜武略,有平叛討賊之功。
關乎家國戰事,他聲音冷沉,態度倔強。
他在永昌帝跟前老是忠誠之相,比起韓蟄的冷硬,更擅循循而誘,緩言進諫。
“右武衛將軍,鄭玄英。”
“邊關當派誰前去?”
範逯跟範通雖是兄弟,卻各據一方。範通父子有兵權,範逯背靠貴妃,身居伯位,本來表裡聯手,隻消範貴妃誕下皇子,東宮便是囊中之物,誰料範通竟會起兵謀逆?
眼瞧著禁軍圍困,查抄府邸,範家世人手忙腳亂,哭嚎不止,從伯爺範逯到府中丫環仆人,儘數以附逆之罪逮捕,連同府中家資也抄冇入庫,盤點登記後,轉手便調撥給戶部以放逐資。
烽火燒到眉毛底下,當然是範通驕橫放肆,永昌帝也難辭其咎。
鄭玄英與陳鼇類似,也是疆場上曆練出的硬漢,比陳鼇年青幾歲,雖不及陳鼇勇猛善戰,能獨當一麵,卻技藝出眾,行事靈敏堅固,對永昌帝非常忠心。禁軍當中,除卻貼身保護的羽林衛和賣力宮門盤問的擺佈監門衛,永昌帝最信重倚賴的便是擺佈武衛。
且因範貴妃得寵、永昌帝信重和河東緊鄰邊關的原因, 範通在河東地界名譽甚隆, 手底下兵強馬壯,絕非匪首馮璋和嶺南能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