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儒家之道(十八)[第1頁/共2頁]
易:我看看……哦,查著了,大眾網上有一篇文章,給孟子算過賬,孟子在齊國當國卿時,年薪是10萬鐘粟。據《管子》中的相乾記錄,在春秋期間,齊國一百畝田的糧食產量為20鐘粟,那麼,10萬鐘粟相稱於50萬畝耕地一年的糧食產量。
教員,我估計孟子向來冇經曆過“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的日子吧?
《管子》講的是春秋期間的事,但此書成於戰國期間,而孟子是拿的戰國時候的薪水,以上計算還是有公道之處,孟教員的年薪遵循當今的采辦力,能夠很多於一億元。
易:好的教員,我找找看……額,幸虧您給提了醒,要不然如許的質料還真不好找呢。有一篇大學傳授、博士生導師楊光先人生寫的文章,名為《孟子與清閒》,這算比較權威的觀點了,大抵是如許寫的:
厥後,孟子終究在齊國做卿了,但感覺齊王對他不敷尊敬,就耍脾氣辭職,走到鴻溝了,又在那邊逗留幾日,但願齊王能派人請他歸去。最後,也冇有比及,隻好悻悻分開。他一再誇大:“欲見賢人而不以其道,猶欲其入而閉之門也。”這話很直白——想見我如許的大賢卻不給足我麵子,就相稱於把我請來卻關了門不讓我進。
(題目)書友們,如果能夠挑選,大師情願具有孟子的人生,還是情願具有孔子的人生呢?
景醜氏也不能瞭解,齊王都如此了,你如何這麼不識汲引?成果,孟子講了一大堆事理,此中關頭就這句:“故將大有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謀焉,則就之。”意義就是,齊王如果真的想就教我甚麼,就應當到我這裡來。
孟子當了齊卿,他那位教子有方的母親歸天了,孟子安排了很豪華的棺木,連他的弟子都感受有點過分了。孟子卻美其名曰:“君子不以天下儉其親。”慨然表示在孝道上是不能省錢的,嘿,這下可好,天下的貧民誰也彆想當君子了,哦,連孝子也當不成。
從當時的采辦力來計算,十鐘粟可互換成一鎰黃金,一鎰相稱於二十兩或者二十四兩。十萬鐘粟就是二十萬兩或二十四萬兩黃金。先秦期間的一兩相稱於現在的14-16克,十萬鐘粟起碼相稱於300萬克黃金,現在的黃金代價為每克300多元群眾幣,那麼十萬鐘粟相稱於9億元!
正因為他自我定位如此之高,平時行事也很講究場麵。有一次,孟子籌辦去拜見齊王。恰好齊王派人來了,說本身本該來見孟子,成果感冒,不敢吹風。如果孟子肯來朝,他必然臨朝辦公,訪問孟子。這如果是普通人,必定是很歡暢的。既有麵子,又有裡子。但是,孟子卻擺譜了,說:“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翻譯成當代漢語,是說“不幸得很,我也有病,不能到朝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