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日月當空照中華 - 第六一七章 密旨到了

第六一七章 密旨到了[第1頁/共3頁]

並且儘快聯絡林丹汗的信使,儘力以赴救濟歸化城,共同對抗黃台吉的建虜雄師,果斷不能讓黃台吉悄悄鬆鬆就拿下漠南蒙古。

祖大壽三思而慎行的一個直接成果,就是得勝堡內一萬三千餘人的大同鎮精銳邊軍,隻是眼睜睜地看著嶽托等人帶領的建虜左路雄師,從得勝口外快速通過,直撲西邊三百裡外的歸化城而去。

且說祖大壽帶領調任大同以來精選編練的大同鎮精銳馬步軍八千餘人,從大同移鎮得勝口的當天傍晚,即在得勝堡北門閣樓之上瞥見,一支又一支附屬建虜鑲黃旗和鑲紅旗的馬隊步隊,從得勝堡北門數裡外一望無邊的草原上打馬而過。

這時,大同鎮總兵府的中軍遊擊祖澤遠,看了看了自家伯父的神采以後,說道:

祖大壽說完這話,滿臉憂色地看著關城閣樓之上的親信將領們。

陳士奇的設法很特彆嗎?

可惜的是,汗青上崇禎天子並冇有這麼做,並且當時滿朝文武一片發急,皆以保衛京師為第一要務,也冇有人向他提出過這個建議。

但是以他久鎮邊關的經曆推斷,建虜南北兩路以如此範圍之雄師打擊林丹汗,即便林丹汗有歸化城如許的城池能夠仰仗,城破兵敗也隻是遲早的事情。

對於建虜鑲紅旗主嶽托的說法,祖大壽久在遼東,當然是將信將疑。

若以驛傳的最高標準,即六百裡加急的速率,從大同遞送一封告急奏報到京師軍機處,一日夜的時候,再加上一個白日也就夠了。

即便派出去的軍隊拿不下遼瀋之地,頓兵於京師城下的黃台吉,也必定會倉促而退。

“總鎮大人不必憂愁!歸化城與大同鎮當然唇亡齒寒,但是救濟林丹汗非不該為也,實不能為也!

起碼對於現在的這位崇禎天子來講冇有任何別緻之處。

但是,作為天啟五年的進士兼且身為大同兵備的陳士奇,能夠在漠南危急的時候提出如許的設法,在明末的進士文官當中,就算是腦筋比較復甦,比較有大局觀的一個了。

但是與此呼應的是,大同和宣府邊外的危急卻提早到臨了!

如果本來汗青上,當黃台吉帶領滿清雄師入侵京畿,頓兵於京師城下的時候,崇禎天子能夠派出一支軍隊走陸路或者海路大肆向瀋陽挺進,那麼大明與後金之間的攻守情勢,很能夠一下子就被竄改了。

除非本身帶領大同鎮的精銳邊軍脫手援救歸化城。

後代讀史至此,常常扼腕感喟,這一世既然穿越成為崇禎天子,自不會再留下一樣的遺憾。

不過,崇禎天子固然能夠瞭解範複粹、祖大壽等人的做法,但卻並不料味著他會支撐他們的做法。

“何況此番女真傾國前來,其勢大也,南北兩路怕不下十五萬精銳馬隊,大人苦心孤詣在大同帶出精兵兩萬,豈能硬擋其鋒!?請大人務必三思而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