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7.第877章 方攸論儒道[第2頁/共5頁]
“咦,這不是名流方攸麼?”
仲籍乃是方攸表字,陳旭口中的仲籍先生,天然就是論爭台上的方攸了。
“孟子雲: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
一個要‘文過飾非’;一個要‘君舉必書’;一個要為本身樹碑立傳,一個要對先人‘申以勸戒’。
當然,陳旭對於儒家學說並不非常體味,以是也不曉得這些東西,隻不過方攸所闡述的儒家思惟,卻讓陳旭感受耳目一新。
但是,這類軌製在唐朝李世民期間,卻被突破了。
“需者,雲上於天,而儒亦知天文,識旱潦,知禮節,曉仁義,互敬互信,微言大義,重義輕利,格物致知。”
司馬朗沉吟半晌,倒是說道:“我觀主公昔日行動,好似對於儒家並不非常推許,實在儒家很多思惟,都乃人間精煉。”
哪怕來自於後代的陳旭,打仗到這類思惟今後,也會感受震驚與佩服。
乍一看來,這句話也的確是要求臣子忠於君主,但是前提倒是君主以禮待臣子。
方攸慷慨陳詞,闡述儒家仁政、愛民的思惟,很多儒士更是轟然喝采,出言擁戴。
孔子把‘君使臣以禮’放在最前麵,言下之意也就是:君若使臣不以禮,則臣事君不以忠。
固然隻要寥寥數句,卻也能夠看出,此人對於儒家瞭解極其深切。
自從漢武帝免除百家,獨尊儒術今後,大漢儒學就開端昌隆,哪怕這些年來關中文學鼓起,思惟碰撞,也冇法粉飾儒家獨大的局麵。
即使是現在的稷下酒坊以內,仍舊有很多尊崇儒家的士子,他們聞聲方攸之言,當即神采寂然,而後大聲喝采。
原文乃是:君使臣以禮,則臣事君以忠。
司馬朗張了張嘴巴,但是看到陳旭臉上的果斷之色,卻也冇有持續開口。
“儒之名蓋出於需。”
與之相反,如果君主寡待臣子,臣子為此轉投彆人,卻底子冇有人會說些甚麼,反而會獎飾此人有目光。
深吸了一口氣,陳旭轉頭對司馬朗說道:“本日聽聞仲籍先生一番話,勝讀十年書啊。”
如果儒家思惟,真是遵循方攸所言這般,那麼這類思惟絕對是中原民族的精煉,而不是甚麼糟粕。
亞裡士多德倒是坦開闊蕩,對著世人說道:“我愛我的教員,但我更愛真諦。”
也怪不得,本日會有如此多人堆積在稷下酒坊了,單單是方攸這個名流,就有很大的號令力。
方攸闡述的這層次論,也是孔子的一種治學體例。
聽到這裡,陳旭倒是渾身一震,不成思議的盯著方攸。方攸的一句話,讓陳旭想起了古希臘哲學家亞裡士多德。
但是孔孟的思惟,卻跟著時候的流逝,而不斷被人竄改。
至此今後,帝王閱著並非罕見之事,卻使得汗青逐步朝著扭曲的方向生長,先人所曉得的汗青,很多也被裝點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