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習射[第1頁/共4頁]
荀貞的“守諾”早已深切民氣,現在又有一大籃的銅錢擺在麵前,裡民們無不兩眼放光,頓時就有兩三人擠出行列,自告奮勇地要求說道:“亭長,小人要求先射!”
……
高甲將錢收好,拿著弓矢,站在場上,對著浩繁裡民侃侃而談,說道:“射法有三,一曰器,二曰審,三曰正體。”他舉起手中的弓矢,“器,即弓矢。凡射之前,若不調弓審矢,那麼即便射術再強也無用。力強者用強弓,力弱者用弱弓。寧手強於弓,勿弓強於手。此其一。其二:箭矢又視乎弓力之重輕。弓越強,則箭矢越短,越重。”
高氏兄弟不屑站在五十步外,又今後走了一段間隔,立定在約莫八九十步的位置,兩人對視一眼,齊齊開弓,幾近就冇如何對準,箭矢已出。一箭緊隨一箭,後一箭的箭鏃緊追前一箭的箭尾,圍觀世人隻聽得“啪啪啪”,三聲弓弦響,他兩人已將三箭射完,緊跟著又是“叮叮叮”三聲脆響,諸人看去,倒是這三箭都正中了靶上的銅錢。
有聰明的就問道:“莫非這就是他兩人能在八十步外三箭中錢的啟事?”
這三人見荀貞不怪反賞,感激涕零,與高家兄弟一塊兒躬身上前。
靶子定下,還得定射箭的間隔。如上述啟事,為激起裡民們的主動性,初期間隔不易過遠,荀貞暫定為五十步。漢承秦製,一步六尺,五十步為三百尺,也就是三十多米。在三十多米外,射一個長寬各有七八厘米的“靶心”,有難度,但並非不成能。
“這麼大一籃子,統共得有多少啊?”
裡民們大家興趣盎然,不管有弓矢的、還是冇弓矢的,儘皆躍躍欲試。
當場把銅錢賞下。
裡民們都是野門路削髮,未經正規練習,荀貞看去,發明他們舉弓搭箭的行動皆不標準。有的腳步傾斜,有的舉弓太高。乃至此中一人用的還不是長箭,而是“矰”。“矰”是一種帶絲繩的短矢,打獵時用的。射出去後,可將箭矢拖回,二次操縱。
“對。”
荀貞聲望已立,那幾人立馬停下腳步,裡民們齊齊躬身說道:“荀君請說!”
箭靶放好,端方定下。荀貞又從推車中取出一個竹籃,把蓋在籃子上的布翻開,裡民們看得清楚:裡邊放的都是銅錢。
“一人三箭。能夠射了。”
刀最多,弓矢起碼。八成的裡民帶的都是刀,弓矢隻要兩三成的人有,——這還是把打獵用的竹弓木箭也都算上了。
荀貞收羅裡民們的定見:“本日初練,手搏、刀劍、射術三項,你們想從哪一項學起?”
“小人等丟醜人前,已知錯了,鄉野之人不自量力,求亭長勿怪。”
“這是‘審‘了,何為‘正體’?”
高甲用的弓強,三支箭矢的箭鏃都擊裂了銅錢,深深地鑽入了靶上。高丙用的弓較弱,但也有兩箭鑽入了靶中。裡民們靜了一靜,隨之不約而同地喝采出聲。荀貞也是非常歡樂,對侍立在身側的許仲、江禽說道:“我知高氏昆仲善射,卻不知他兩人竟能如此善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