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三國之最風流 - 9 結交
翻页 夜间

9 結交[第1頁/共5頁]

夜已深,酒正酣。

“今次雖不能久留,但文謙總有返來的時候。等他返來,你再多多就教不就行了麼?”

荀貞歎道:“此數公之名,我久仰矣!蔡伯喈絕代逸才,張元節不畏強禦。劉景升漢室宗親,檀文有誌行高潔。蔡、劉、檀諸公且不說,隻說張公。因他一人,死者數十家、數百人,既有垂老邁者,也有黃口孺子,雖有伏死者在前,而後繼者不懼。此即孟子所言之‘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成兼得,捨生而取義也’麼!唉,死者多為齊、魯名家,昔者田橫乃齊國貴族以後,為高祖所破,守義不辱,自刎獻頭,來賓五百人聞之,皆慕義從死,高祖因此歎曰:‘豈不賢哉’!……,齊魯多奇士,齊魯多奇士!”

“多謝荀君吉言。”

荀貞拉著樂進坐在本身身邊,笑指文聘,問道:“文謙,你看我這賢侄劍術如何?”酒菜之上,人常稱兄道弟,喝了大半夜的酒,他和樂進的乾係直線上升,已經密切到能夠稱表字了。

當世人對“名節”的尋求是先人冇法設想的,那些名流、真儒,乃至有一些的販子遊俠們都是真正地做到了“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得了所不避也”,真正地做到了“捨生取義”。

文聘恭謹應諾,看了眼樂進,說道:“隻可惜樂君不能久留,冇體例太多就教。”

黃忠大哥,撐不住先回屋去睡了。繁譚、繁尚兄弟有自知之明,曉得自家並非荀貞親信,在黃忠回屋後不久也先行退下了。剩下杜買、程偃、陳褒、文聘四人作陪,荀貞頻頻端酒相勸,樂進酒量雖豪,卻也已半醉了。

荀貞與樂進碰完酒,換了個話題,說道:“文謙從兗州東郡來。東郡,我從冇去過,不知貴郡中可有何豪傑、名流?”

他頓了頓,最後說道:“而若論人才之盛,乃為陳留,其郡中阮瑀、邊讓、毛玠以及高家諸子,雖皆幼年,而或通經籍,或擅文辭,或有智才,或有膽略,無不卓然出眾。”

“傳聞是被東萊李篤護送出塞的。”樂進旋即又彌補一句,“我也僅是耳聞,不知真假。”

諸人同時舉酒,俱皆一飲而儘。

“鄙人的劍術滿是自學,怎敢與文君比擬?”

樂進發展東郡,對本郡的汗青、名流熟諳得不能再熟諳了,不假思考,脫口而出,說道:“我東郡原為魏地,為秦所取,因處其東,故名東郡。自前秦至今,秀士輩出,不成勝數。近代以來,顯名者有陽平劉儒,口訥心辯,郭林宗覺得有珪璋之質;武陽謝弼,中直剛正,為鄉邑所宗師。此二位乃我郡中前輩,而若單較之本日,後輩豪傑更是多不堪數。”

樂進固然半醉,畢竟身在客地,保持著幾分明智,不像荀貞那樣直呼表字,而是略帶兩分恭敬地答覆道:“文氏乃宛縣冠蓋,南陽巨姓,文君上繼家傳,人亦勇武,年紀雖少,這一手劍術已是登堂入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