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身是謎的薑子牙[第6頁/共7頁]
薑子牙很快製定好興周滅商的計謀,先是率軍打敗西北方的西戎、混夷和涇水上遊的密須、阮、共等國,隨即兵鋒東向,滅掉了黎國和崇國。接著,又把都城從岐下遷到豐邑(今陝西長安縣境內),顛末五六年的西征東討,西伯氣力大增,這時已經“天下三分,其二歸周”了。但是姬昌未能實現滅商的弘願,齎誌以終。其子姬發繼位,史稱周武王。他非常尊崇薑子牙這位老智囊,拜其為太師,稱之為“尚父”。
薑子牙在汗青上實有其人,薑姓,名譽,字尚父,又字子牙,號飛熊。他是炎帝的後嗣,因其先祖伯夷幫忙大禹治水有功,賜姓薑,後掌管四嶽有功,封於呂,前人曾以封地為姓氏,所今先人又把他叫呂尚,另有的稱其為呂牙。因其官為太師,以是又稱其為師尚父。他在史猜中的名字比較多,而官方多以字稱之,以是薑子牙的名聲很清脆。
有人以為,不能因為《史記》、《漢書》不載《六韜》,就思疑薑子牙未寫此書,似此環境汗青上也呈現過。比如《孫臏兵法》,在《漢書・藝文誌》中有明白記錄,但至隋代就失傳了,直到1972年在山東臨沂銀雀山西漢墓中重又發明其殘簡,能說孫臏冇有寫過這部兵法嗎?
這些闡發確有事理,但是不能算作定論。當代一些專家學者又提出了新的觀點,唐初刊出的《六韜》不是薑子牙的原作,但該書的框架佈局和此中的觀點很能夠來自於薑子牙。其來由是:1972年在山東臨沂銀雀山西漢墓中也發明瞭《六韜》殘簡,申明秦漢期間即有此書,不成能是漢朝今先人的偽托。此其一。《六韜》很能夠成書於戰國期間,當時戰役頻繁,兵法流行,《六韜》成為脫銷書之一,至秦漢之際仍然遭到正視,當時人們並不覺得是偽書,不然不會隨仆人陪葬。此其二。《四庫全書》收錄兵家類著作共19部,此中自秦漢至宋朝之前隻要兩部,足見這一階段兵學著作非常陵夷,誰有興趣和精力去替薑子牙作偽?此其三。
除此以外,在《汲塚書》上也明白寫著太公為“魏之汲邑人”。《汲塚書》是西晉太康二年(281),汲郡人不準在盜掘魏王墓時獲得的一部竹簡書,以漆書蝌蚪文記錄了自黃帝到魏襄王2200年的汗青,它比司馬遷的《史記》早200多年,當然間隔薑子牙餬口的期間更近些,因此此說也更可托些。《汲塚書》出土第九年,也即太康十年(289),汲縣令盧無忌立了一塊石碑,上刻“太公乃汲縣人”的筆墨。汲縣古來就有太公古刹和祠堂,另有太公閣和太公故裡呂村。彆的,《太公廟碑》、《齊太公呂望表》碑、《重修太公廟碑》等當代碑刻也都記敘了汲縣是薑子牙的故裡。後代很多學者附和此說,以為薑子牙的故裡非汲縣莫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