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 三國[第2頁/共4頁]
“兒臣更同意韓舍人(戶部侍郎、中書舍人韓熙載)的主張。”李煜謹言道,冇有太多的話,但這一句話確切是顛末端沉思熟慮。之前李煜冇有開口,但並不是冇有聽冇有想。
蜀國使臣幾經展轉方纔達到金陵,此時南唐國早就曉得周軍兩路大肆打擊蜀國的事了。
第三種比較悲觀,感覺周朝還是強大,局勢已經進入同一階段。建議遷都洪州,分開周朝、吳越南北夾攻局勢的金陵,對周朝保持恭敬……今後如何辦冇人敢說,但大師都明白能夠是想看情勢冇法反對時投降,納土歸降結束南唐國基業、換來繁華。
那使臣就是個說客,但是任他巧舌如簧也蒙不了南唐國君臣。金陵的人才還是很多,固然現在氣勢較弱,但當年鼎盛期間國土邊境不比周朝小,人丁和富庶程度更越周朝;作為一個大國冇那麼輕易被人擺佈。
不過現在的爭論已經冇有了,南唐落空淮南後氣力降落,更滅不掉吳越,以是第一條路已經停止。
樞密使見國主仍舊不言,便道:“齊王(李景達)勿急,王上自有考慮。國度大計,豈能草率擅動兵戈?”
韓熙載等大夥兒群情了一陣,便持續說道:“十年前的機遇稍縱即逝,王上已經等了十年,還不能多等稍許麼?”
“爾等的事理太多,本王隻認一個事理:打不贏甚麼都冇用!”李景達言辭倔強道,“現在蜀國被迫和周軍作戰,不管他們願不肯意也得打;我們此時不消兵更待何時?我有二策,上策出兵荊南滅掉駐留此地的周軍,堵死周軍東路軍,與蜀國東西夾攻吃掉周軍精銳。下策光複淮南,此時周軍精兵儘出,淮南李重進已滅,非常空虛;正可渡江光複東都(揚州),儘複江北十四州之地,覺得霸業底子。”
就在這時,國主問道:“太子如何不說話?”
韓熙載拿眼四顧,持續說道:“現在是甚麼狀況?淮南之戰周軍傾巢出動,蜀國動了一兵一馬麼;一樣,現在蜀國被攻打,我國已經勢微,且不說力不從心,稍有不慎能夠引火燒身……到時蜀國還是不會救我國。南邊諸都城想把禍水往彆人身上引,哪有奉上去擋周朝鋒芒的做法……”
大臣們聽罷紛繁側目小聲群情了一會兒,大多都感覺韓熙載言之有理。
……廟堂上諸臣各抒己見,大抵的主張有三種:第一種以李景達為的人想采納主動姿勢,趁現在打擊荊州、江北二地,必將頓時與大周為敵,進入戰役狀況。
國主李璟安撫好蜀國使臣,從速在皇城內調集金陵首要大臣商討。
李景達也不敢執意逼迫,長歎一聲,甩了一把袖子神采不快地退到一旁……他的三哥李景遂就是因為參與權力_鬥爭,成果獲得被毒死的了局,前車之鑒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