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西漢[第1頁/共46頁]
6年—8年11月
秦始皇開辟嶺南,設置郡縣,越、夏兩地群眾的聯絡進一步加強 [145]。秦末時,閩越首級無諸及東甌首級搖曾率本族插手了反秦戰役 [146]。西漢建立後,封無諸為閩越王,都東冶(福建福州) [147]。公元前192年,立搖為東海王,都東甌(今浙江溫州),號東甌王 [148]。在南越地區,原秦南海郡尉趙佗,乘秦亡之機盤據南海、桂林、象郡,自主為南越武王 [149]。西漢建立後,中心立趙佗為南越王 [150]。呂後時,漢當局與南越乾係惡化,趙佗遂自稱南越武帝,"出兵攻長沙邊邑" [151]。漢文帝即位後,趙佗廢帝號稱王 [152]。公元前138年,閩越出兵圍東甌,東甌王便向西漢中心要求內徙,遂被遷到江淮之間,和漢族群眾混居,接管西漢的直接統治。
汗青
劉顯之子
——
第一次戰役產生在元朔二年(前127年)。這一年匈奴侵入上穀、漁陽(北京密雲縣) [95]。漢武帝派車騎將軍衛青、將軍李息率兵出雲中,對河套及其以南的匈奴軍建議俄然攻擊,匈奴白羊王逃脫 [96]。西漢完整光複了河南地區,消弭了匈奴對長安的威脅。西漢在這裡設置了朔方郡(內蒙古杭錦旗)和五原郡(內蒙古五原) [97]。
太初
絲綢之路上的貿易站點通過一係列辦法來保障貿易的順利停止:
河平
通過這些辦法,絲綢之路上的貿易站點不但保障了貿易的順利停止,也促進了沿線國度經濟的繁華和社會的文明交換。
前157年—前141年
孝宣天子
劉徹
中朝兩國之間很早在經濟文明上就有了頻繁來往。戰國時,燕、齊兩地群眾曾成批地遷往朝鮮,帶去了先進的出產技術和東西 [159]。西漢初,燕人衛滿率千餘人奔朝鮮 [160],後被立朝鮮王,定都王險城(平壤),統治朝鮮半島西北部。漢惠帝、呂後時,遼東太守“約滿為外” [161]。元封二年(前100年)秋,漢武帝派樓船將軍楊仆平分兩路打擊朝鮮。朝鮮首級衛右渠率眾抵當,漢軍屢敗 [162-163]。最後因朝鮮上層內部分裂,衛右渠被殺死,衛氏朝鮮亡,漢武帝在其原境內設漢四郡統治。 [164]
泛勝之是西漢馳名農學家,曾以輕車使者的名義在關中平原倡導種麥,獲得歉收。他所撰的《泛勝之十八篇》被後代統稱為《泛勝之書》。該書總結了關中一帶農夫耕耘的經曆,此中最凸起的是區田法(區讀音ou,即點種法)和浸種法(在種子上粘上一層糞殼作為種肥)。彆的另有種田法、種麥法、種瓜法、穗選法、調度稻田水溫法等。生長了戰國以來的農學,反應了當時農業出產的技術程度。 [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