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詩詞顯豪情[第2頁/共3頁]
“靖康恥,猶未雪。家國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重新,清算舊江山,朝天闕!”
隻聽張浦開口便問了最簡樸的題目,“《論語》學而篇中,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前麵一句是甚麼?”
眾來賓此前已見過張浦,此時再度輪番恭維。
“你讀過甚麼書?三經、《論語》可讀過?”張浦自大大才,要考就考對方讀過的,冇讀過的書考了也是白考,也難以表現他的才學。
宋浩見張浦麵色有異,當即疇昔檢察。
對劉安來講,填出來便能夠了,彆人說好還是壞,他底子不在乎。
張浦上前一看詞作,內心驚奇不定。
這個解釋張浦不承認,不是名流大師作注的東西,如何能拿出來講?
劉平不敢信賴,這是整日舞刀弄棒的兒子寫出來的?
對方打退堂鼓,劉安小勝。固然他不善於做詩填詞,但既然是接管考較,就冇有畏縮的餘地。
釋義可比帖經難多了,不過這是開篇首章,讀過《論語》的人,應當少有人不懂。
“一句話總結,學到知識要用,利用過程中參議進步,最後不要藏私,傳給先人。”
十幾年前,他是以真才實學考進士仕進,可不是仰仗恩蔭入仕,文明測驗何懼!
他這不是自謙,也不是棍騙,劉安自小確切冇跟劉平讀幾本書,劉平是曉得的,如果他說本身精通《三經新義》,不說彆人,劉平都得思疑他的身份。
“這一章作何解釋?”張浦詰問。
但這話他說不出口,因為他明白統統經義註解都是從無到有,大家都能夠按照本身的瞭解做出解釋。直到宰相王安石要尋求變法支撐,主持編撰《三經新義》,才同一成官學解釋。
本來他是湘陰知縣的公子,難怪宋浩搞出這麼大的場麵。
兩人本不瞭解,更無友情,冇有閒話客氣,考較直接開端。
劉安現在情感激昂,稍一思慮,脫口吟道:“萬裡煙波流不儘,悠悠百姓淚不乾。他日若遂淩雲誌,定叫日月換新天!”
張浦臉上歡樂,口中卻道:“伯父過譽了。”
“莫等閒,白了少年初,空悲切!好詞,好詞!”世人不語,隻要黃姓男人幾次揣摩,大聲喝采。
劉安冇有多言,抬眼望天,白雲飄飛,思路回到疇前。
而眾來賓隻當瓦舍聽戲,隻要少數人如有所思。
桌案前,宿世此生的風霜雪雨,功名執念,懊悔遺憾,全數糾結在一起,噴薄欲出,他提筆揮毫,不肖半刻便填完棄筆。
“真要瞭解先賢賢人的話,就要研讀原文,更要設身處地,把本身當作他們,看他們說甚麼做甚麼,不能隻看前人註解,更不能一味死扣一字一詞。”
劉安冷眼看著張浦,對方確切算得上是邊幅漂亮,一表人才,宋家急著悔婚另許,也在道理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