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門下駁詔[第1頁/共3頁]
溫彥博和長孫無忌俱為朝中重臣,二者相爭,於事無益,此時身為尚書左仆射,諸相之首的房玄齡站了出來,房玄齡道:“此事相爭無益,眼下當務之急乃是上稟陛下,請陛下收回成命。”
“朕祗膺大寶,欽承景命,勵精治術,安輯夷夏。九服同軌,六合一家,日月所臨,無思不平。豈伊人力,天實賜之。疆理都邑,襃錫親賢,與夫懿戚元功,共享其利。自我作古,不必專依前典,允今約古,隆基垂統。世祿傳家,足以載德;圖身厚己,足以竭誠。
自晉亡以後,天下便廢除分封,多行郡縣,爾來兩百餘年矣,現在李世民再提此事,還下了聖旨至門下,他們豈能不驚。
高士廉乃長孫無忌母舅,和長孫家好處攸關,自也與李承乾的太子位好處攸關,高士廉也盼著李恪外封揚州,永鎮淮南,等閒不得返京,如此一來李承乾的太子之位纔算是穩如泰山。
魏征廉潔,更兼剛強,自打他貞觀六年代王珪為門下長官侍中以後,封駁李世民的聖旨便成了家常便飯。
更何況,如果各地分封藩王,藩王便掌軍政之權,而所封藩王行事品德又大多良莠不齊,不免生亂,輕則百姓刻苦,重則社稷顛覆,豈能穩妥。
此時的長孫無忌已是騎馬難下,隻得硬著頭皮道:“玄齡說的極是,現在最緊急的當是門下封駁此詔,而後我即是明日朝堂之上稟明此事,請陛下撤銷分封之意。”
換而言之,門下省便有檢查詔令,乃至封駁聖旨之權,特彆是自打魏征入主門下後便更是如此。
高士廉冇有魏征的那種魄力與果斷,他在這個時候選的路隻能是求穩。
可長孫無忌雖是默不出聲,但當初始議使李恪外鎮,就藩揚州的就是長孫無忌和長孫皇後,眼下局勢又豈能容得長孫無忌簡樸地敷衍疇昔。
李恪外鎮,可安定李承乾太子之位,當然是長孫無忌所願,但如果是以而生分封藩王之事,那便更非長孫無忌情願看到的了,現在的長孫無忌恰是身陷兩難。
門下省,內衙。
“不成此事決然不成,分封之事傷民誤國,豈能行之。”高士廉之言方落,正廳中便已有很多性子暴躁些的大臣叫喚了出來。
高士廉思慮了好久,終究還是退了一步,請三省,六部,宗正寺及禦史台各部首要員速至門下省議事,他要行門下推廷議之權。
長孫無忌乃至想過彆的一種能夠,那就是先行分封,待將來李承乾即位,他主斷朝政之時再行廢除此事。
長孫無忌被溫彥博當著世人的麵提了出來,那裡還容得他再杜口不言。
李世民一封“令宗室勳賢作鎮藩牧詔”由岑文字揮筆一蹴寫就,而後便依朝例,下發至了門下省。
當李世民的詔令送到高士廉手中時,高士廉不由眉頭緊蹙,一下子犯了難,他拿著門下省的大印在手中,印準也不是,不印準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