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蕭瑀上疏[第1頁/共3頁]
侍駕的中書舍人,本就有草擬聖旨之職,李世民命令,岑文字斷無抗旨之理。
李世民皺了皺眉,問道:“岑卿這是何意?”
蕭瑀起初為中書令,岑文字為中書舍人,岑文字是乾臣,賢臣,他的目光與才調,蕭瑀自是信得過的。
蕭瑀和李恪交道未幾,但他和岑文字卻非常熟稔。
岑文字早知蕭瑀所奏何事,但還是故作出一副不解之色,對李世民問道:“不知蕭少傅所言何事,竟使陛下如此欣悅。”
岑文字照實回道:“少傅蕭瑀的奏疏特加了紅批,想必是緊急之事。”
因而乎,次日朝晨,蕭瑀的一封奏疏入宮,便彷彿一顆丟人安靜湖麵的一塊石子,全部大唐宦海都為之波紋四起。
這大唐君臣高低,有兩小我是最倡分封製的,一個是蕭瑀,而另一個便是天子李世民,李世民看著蕭瑀的奏疏,說的恰是貳心中之事,豈能不悅。
一百年前,南北朝時,天下三分,東魏坐擁中原、西魏虎踞關隴、而南梁則劃江而治,本是三足鼎立之勢,相互間雖多有交戰,但也是各有是非勝負,難定強弱。
李世民聽了岑文字的話,臉上暴露了一絲笑意,這些放回籍探親的都是犯了事的死囚,此番回籍探親以後竟又能依約回京受刑,可見本日大唐之民治,已遠賽過往。
李世民問道:“本日午間可有各省、部、寺、監可有新上的奏本?”
“諾。”岑文字應了一聲,從堆在一旁的奏疏最上拿出了那本繫了紅綢的奏疏,遞到了李世民的手邊。
岑文字回道:“去歲依陛下之名放還探親之人合計三百九十人整,其間無人督領,今歲返京三百九十人整,無一人擅離。”
李世民道:“楚王亦是你之弟子,莫非楚王就藩揚州,非你所望不成。”
岑文字當即回道:“楚王就藩揚州,乃陛下特恩,本就於朝製反麵,已是特彆,至於分封之事便更是如此。陛下此時若提分封之事,豈不是勒迫臣下,叫滿朝文武兩難嗎?”
“陛下聖啟,臣蕭瑀敬奏:臣觀三代有天下以是能悠父老,類封建諸侯覺得藩屏。秦置守令,二世而絕。漢分王後輩,享國四百年。魏、晉廢之,亡不旋跬。此封建之有明效也。今大唐立國未久,天下雖安,然為保無虞,當效兩漢故事,循昨日楚王之先例,冊諸王於天下,分封而治...”
午後,太極宮,甘露殿,書房。
而因李恪外鎮揚州之事政事堂和朝中已然廷議通過,百官已開其首例,眼下恰是下詔分封的最好機會,這個時候蕭瑀一封奏疏進宮,難道正中李世民下懷。
李世民之言而言,岑文字的臉上彷彿暴露了一絲難色,但半晌以後,才提起了筆,依李世民之言草擬下了聖旨。
侯景之亂,支出慘痛代價的不但是傲慢而不知兵的梁武帝蕭衍及其宗室,另有南朝子民和那些占有江南的世家門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