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繁體小說網 - 都市娛樂 - 水經注 - 第21章 濟水二(3)
翻页 夜间

第21章 濟水二(3)[第1頁/共3頁]

又東過方與縣兗州北為菏水。

又東北,於乘氏縣西而北注菏水。

菏水又東,逕秦梁,夾岸積石一裡,高二丈,言秦始皇東巡所造,因以名焉。

城之地點則钜野澤也。衍東北出為大野矣,昔西狩獲麟因而處也。《皇覽》曰:山陽钜野縣有肩髀塚,重聚大小與闞塚等。傳言蚩尤與黃帝戰,克之於涿鹿之野,身材異處,故彆葬焉。黃水又東,逕鹹亭北,《春秋·桓公七年經》書,焚鹹丘者也。水南有金鄉山,縣之東界也。金鄉數山皆空中穴口,謂之隧也。戴延之《西征記》曰:焦氏山北數裡,有漢司隸校尉魯峻塚,穿山得白蛇、白兔,不葬,更葬山南,鑿而得金,故曰金鄉山。山形峻峭,塚前有石祠、石廟,四壁皆青石隱起,自書契以來,忠臣、孝子、貞婦,孔子及弟子七十二人形像,像邊皆刻石記之,筆墨清楚。又有石床,長八尺,磨瑩光鮮,叩之,聲聞遠近。時太尉處置中郎傳珍之,諮議參軍周安穆,折敗石床,各取去,為魯氏以後所訟,二人並免官。焦氏山東,即金鄉山也。有塚,謂之秦王陵。山上二百步得塚口,塹深十丈,兩壁峻峭,廣二丈,入行七十步,得埏門。門外擺佈皆有空,可容五六十人,謂之白馬空埏。門內二丈得外堂,外堂以後,又得內堂。觀者皆執燭而行,雖無他雕鏤,然洽石甚精,或雲,是漢昌邑哀王塚,所未詳也。東南有範巨卿塚,名件猶存。巨卿名式,山陽之金村夫,漢荊州刺史,與汝南張劭、長沙陳平子石交,號為死友矣。黃水又東南,逕任城郡之亢父縣故城西,任城縣在北,夏後氏之任國,王莽之延就亭也。漢章帝元和元年,彆為任城國。縣有詩亭,《春秋》之詩國也。王莽更之曰順父矣。《地理誌》,東平屬縣也。世祖建武二年,封劉隆為侯國。其水謂之桓公溝,南至方與縣,入於菏水。

濟水又東逕漢平狄將軍扶溝侯淮陽朱鮪塚,墓北有石廟。濟水又東,逕東緡縣故城北,故宋地。《春秋·僖公二十三年》,齊侯伐宋,圍緡。《十三州記》曰:山陽有東緡縣。鄒衍曰:餘登緡城以望宋都者也。後漢世祖建武十三年,封馮異宗子璋為侯國也。

濟水東逕重鄉城南,《左傳》所謂臧文仲宿於重館者也。菏水又東逕武棠亭北,《公羊》覺得濟上邑也。城有台,高二丈許,其下臨水,昔魯侯觀魚於棠,謂此也,在方與縣故城北十裡。《經》所謂菏水也。

又東南過沛縣東北。

濟水與泗水渾濤東南流,至角城,同入淮,《經》書睢陵,誤耳。

孤傲母覺得異,覆暖之,遂成兒。生時偃,故覺得名。徐君宮中聞之,乃更登科。

菏水又東,逕昌邑縣故城北。《地理誌》曰:縣故梁也。漢景帝中六年,分梁為山陽國,武帝天漢四年更加昌邑國,以封昌邑王髆。子賀嗣。賀廢,國除,覺得山陽郡,王莽之钜野郡也,後更加高平郡,後漢沇州治。縣令王密懷金謁東萊太守楊震,震不受,是其慎四知處也。大城東北有金城,城內有《沇州刺史河東薛季像碑》。以郎中拜剡令,甘露降園。熹平四年遷州,來歲,甘露覆降殿前樹。處置馮巡、主簿華操等,相與褎樹,表勒棠政。次西有《沇州刺史茂陵楊叔恭碑》,處置孫光等,以建寧四年立。西北有《東太山成人班孟堅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