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都市娛樂 - 水經注 - 第22章 清水(1)

第22章 清水(1)[第3頁/共5頁]

次東得魚鮑泉,次東得張波泉,次東得三淵泉,梗河參連,女宿相屬。是四川在重門城西,並單川南注也。重門城,昔齊王芳為司馬師廢之。宮於此,即《魏誌》所謂送齊王於河內重門者也。城在共縣故城西北二十裡。城南有安陽陂,次東,又得卓水陂,次東,有百門陂,陂方五百步,在共縣故城西。漢高帝八年,封玈罷師為共嚴侯國,即共和之故國也。共伯既歸帝政,清閒於共山之山。山在國北,所謂共北山也,仙者孫登之所處。袁彥伯《竹林七賢傳》,稽叔夜嘗采藥山澤,遇之於山。冬以被髮自覆,夏則編草為裳,彈一絃琴而五聲和。其水三川南合,謂之清川。又南逕凡城東。司馬彪、袁山鬆《郡國誌》曰,共縣有凡亭。周凡伯國,《春秋·隱公七年經》書,王使凡伯來聘是也。杜預曰:汲郡共縣東南有凡城。今在西南。其水又西南與前四水總為一瀆,又謂之陶水,南流注於淨水。淨水又東,周新豐塢,又東注也。

沁水出上黨。涅縣謁戾山。

又東過野王縣北。

漢大司馬張揚為將楊醜所害,眭固殺醜屯此。欲北合袁紹。《典略》曰:眭固,字白菟,或戒固曰,將軍字菟而此邑名犬,菟見犬,其必將驚,宣急去。固不從。

沁水又東南,陽阿水左入焉。水北出陽阿川,南流逕建興郡西。又東南流,逕午壁亭東,而南入山。其水沿波漱石,漰澗八丈,環濤穀轉。西南流,入於沁水。

沁水南逕石門,世謂之沁口。《魏地盤記》曰:河內郡野王縣西七十裡,有沁水,左逕沁水城西,附城東南流也。石門是晉安平獻王司馬孚之為魏野王典農中郎將之所造也。按其《表》雲:臣孚言:臣被明詔,興河內水利。臣既到,檢行沁水,源出銅鞮山,愚笨週迴,水道九百裡。自太行以西,王屋以東,層岩高大。天時霖雨,眾穀走水,小石漂迸,木門朽敗,稻田汎濫,歲功不成。臣輒按行,去堰五裡以外,方石可得數萬餘枚。臣覺得累方石為門,若天久旱,增堰進水;若天霖雨,陂澤充滿,則閉防斷水。空渠衍澇,足以成河。雲雨由人,經國之謀。暫勞永逸,聖王所許。願陛下彪炳臣《表》,敕大司農府給野生,勿使稽延,以讚時要。臣孚言。聖旨聽許,因而夾岸累石,結覺得門,用代木門枋,故石門舊有枋口之稱矣。溉田頃畮之數,間關光陰之功,事見門側石銘矣。水西有孔山。山上石穴敞開,穴內石上,有車轍牛跡。《耆舊傳》雲,天然成著,非人功所就也。其水南分為二水,一水南出,為朱溝水。

又東南逕合城南,故三會亭也,以淇、清合河,故受名焉。淨水又屈而南,逕鳳皇台東北,南注之也。